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一消息,为动荡不安的2020年在行将结束之际带来了暖意与信心。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中欧携手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并极大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
众所周知,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中,经济全球化步履艰难。中欧在这个时候达成共识,不仅将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商机,释放出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积极信号更将让全球化共识得到更多认同。
中欧体量巨大,双方的合作势必为世界经济和全球秩序的稳定注入强大力量。
2019年,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盟28国的名义GDP约为16.44万亿欧元,约为130万亿元人民币;经最终核实,2019年,中国GDP总量超过98万亿元,两者相加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份额约为25%左右;2019年欧盟地区总人口约为4.8亿,中国则拥有14亿人口,合计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5%,市场规模不可小觑。
中欧双方间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显示了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的信心与决心。
中欧携手的广阔前景将带来极大的正向激励作用,让经济全球化有更多追随者。
互利共赢是中欧深化合作的基石。目前,欧盟是我国第三大投资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跃升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有观点认为,欧盟有技术优势,中国则有市场优势;在投资方面,欧盟对资本需求很大,而中国是新兴的资本供给实体,中欧贸易必因协定大大提升“含金量”。
对中国来说,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还印证了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意义。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将为世界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扩大中国的“朋友圈”,将发展权更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闻推荐
餐饮业数字化服务率不足10% 京沪力推线下小店“上云用数赋智”
疫情成为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2020年堪称线下实体经济向数字化迈进的元年。2020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