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外卖借钱给你、打车借钱给你、做头发借钱给你……一段时间内,仿佛天下所有的人都想借钱给你——起码借贷广告给人的感觉是这样。“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近日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剑指被吐槽的“土味”借贷广告等乱象。(据1月3日 中新网)
正如媒体所报道,借贷广告奇葩多。这些奇葩借贷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利,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睛,诱导消费者借贷。诚如京东金融出现的“丑化农民工”借贷广告,就饱受诟病。而蚂蚁花呗借贷广告“打工者借钱给女儿过生日”,360借条“老汉借钱追求空姐”都备受网友吐槽。更值得警惕的是,这股“妖风”开始刮向保险广告等领域。
具体来看,有些广告剧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视觉冲击极强,穿性感睡衣的女性、空姐与老汉、农民工与大老板……而台词朗朗上口,什么“我靠白条享受美食”“我靠白条穿上流行”“让天下没有难借的钱”“你的信用价值20万”,张口即来。借贷广告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即把借贷额度描述得看似余额一样。足见消费中招后难以自拔。
网络借贷平台虽然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但对其中的乱象绝不能小觑。近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公开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但是,针对行业内存在乱象,相关部门不能掉以轻心,对部分互联网平台存在的诱导过度借贷等问题,及时出手加大整治,对喊着网络借贷的口号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更须加大打击力度。
此外,应加强对低俗借贷广告的监管与惩治力度。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否则,将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于此,面对雷人广告法律也当及时“亮剑”。
应该强化公众科学消费理念的培树。据报道显示,“借钱消费”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习惯,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在2019年底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指出,中国使用信贷产品的年轻人占比高达86.6%。针对此,笔者以为,有必要从教育引导年轻人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及借贷理念入手,以减少过度消费及过度借贷的发生概率。
2020年12月31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再次谈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相关问题时表示,部分互联网平台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利用数据垄断谋求特殊利益、诱导过度借贷、融资杠杆过高等问题。这些显然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对此,行业自身也须强化自律,针对上述问题,当勇于“刮骨疗毒”,这不仅对市场有利,更有助于行业向好发展。
新闻推荐
《最强大脑》第八季周五开播,首开“脑力天梯榜” 李诞王耀庆出任脑力见证官
信息时报讯(记者蔡慕嘉)每年开年与观众如期相约的《最强大脑》,昨日发布新一季定档官宣海报,宣布第八季将于1月8日起每周五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