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记者刘威魁报道近年来,金融机构借着和保险公司合作的幌子,欺骗消费者实施非法集资的现象屡禁不止。新快报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日,银保监会在行业内部下发《关于防范不法分子冒用银行保险机构名义非法集资风险提示的通知》(下称《通知》)称,部分理财公司或平台虚假宣传与保险公司合作的现象再抬头,相关主体涉嫌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收益、面向公众募集资金,存在非法集资隐患。
《通知》指出,近期又有部分理财公司或平台虚假宣传与保险公司合作,声称投资项目由保险公司担保,保证投资资金安全,相关主体涉嫌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收益、面向公众募集资金,存在非法集资隐患。其假借金融机构名义增信,一旦爆雷,风险极易传染给金融机构。
根据此前监管调查,来自保险业外部的非法集资传染风险主要有“外部公司谎称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发理财产品”、“外部公司通过偷换投保的险种概念或夸大保险责任,或直接伪造保险协议”、“利用保险为非法集资增信”等形式。
2019年12月,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借款人意外险自查清理有关情况的通报》,点名批评太平洋人寿、君龙人寿、招商仁和人寿等8家人身险公司的违规问题。其中就提及君龙人寿等险企,在自查报告均表示已于2019年9月底前终止与有关现金贷平台的合作,但监管部门在2019年9月后仍接到该公司与现金贷平台合作的投诉,整改避重就轻,自查发现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纠正。
新快报记者近日以“搭售保险”为关键词,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搜索后发现,投诉量依旧有五千多条,最近的投诉时间显示为“2020年12月26日”。有投诉者任先生称,其2019年12月在借款5900元,但在2020年3月3日,玖富万卡从其账户中扣除539元,经查玖富万卡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为其投保某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从任先生提供的账单来看,玖富万卡实际利率高达43%,超过监管规定的36%红线,涉嫌非法放贷。”一位保险行业资深人士对新快报记者分析指出,这样从借款人本金中先行扣除保费的形式,实为变相“砍头息”,名义上可使贷款平台综合年利率低于36%,实际年利率已超过监管红线,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新闻推荐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1月4日,上海金融法院首次适用民法典二审审结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判决贷款机构在贷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