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被创造性地制成500多块瓷砖艺术作品,嵌入西堤公园的公共空间里
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
今年82岁高龄的汕头大学退休教师曾益奋,是汕头目前能寻访到的数位批局后人之一,其父亲曾仰梅是潮汕地区颇有知名度的“振盛兴批局”创办人。“振盛兴批局”1899年设立,1979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有80年经营史,在潮汕地区批局中屈指可数。
据曾益奋回忆,他父亲于1873年在暹罗(即泰国)出生,6岁时回家(即汕头市澄海区渡头村)投靠婶婶,并接受启蒙教育,十多岁时因家庭变故回到暹罗。可以说,曾仰梅自小便是在侨汇的抚养下成长的。
1897年,曾仰梅带着在泰国赚取到的人生第一桶金回到汕头,准备在老家建房。不过,在抵达作为通商口岸的汕头埠后,他很快发现了当时国内币制不统一的商机,于是开设了“暹兴利钱庄”,提供汇兑、借贷等业务。
两年之后,曾仰梅与在暹罗做生意的邻乡人蔡永盛合办“振盛兴批局”,并在泰国、汕头埠和渡头村同时开设批馆。“尽管我父亲的批局不是最早的,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信誉和口碑都很不错,所以才能经营80年不衰。”曾益奋说。
曾益奋说,最辉煌的时期,汕头埠分布有六七十家批局。而他的部分童年时光,也曾在批局中度过。“那时候一辆自行车不亚于现在的一辆宝马汽车,而每家批局门口几乎都有几辆自行车,这是批脚们(即侨批派送员)送批的主要交通工具。”曾益奋说。
“我父亲的批局生意是全家参与的,我不用上学时也会被喊去帮忙,但只能抄抄写写或盖盖章,稍大一些也会帮忙送‘回批’到其他批局。”曾益奋半开玩笑地说,他之所以喜欢去批局帮忙,就是因为可以骑着自行车穿街过巷,很有面子。
“资源共享是侨批业较有趣的一点,只要知道某个批局在一个地方有固定批脚,便会将批件交由那个批局派送。”曾益奋说,当时批脚是个较抢手的职业,因为他们的工作能给侨眷带来海外音讯,因此很受欢迎,地位较高,酬劳也不错,因此批脚是农民在农闲时的兼职首选。
谈起对侨批业最深的印象,曾益奋说,他对从业者认真负责的态度至今记忆犹新:“算批复核时若有一分钱差误,他们都要重新再算,如果最终发现是四舍五入导致的误差,就要批局自己垫款,因此批局有时也要做亏本生意。”
确实如此,侨批业附属于运输和贸易行业而生,负责为游子与家人联络,并非一个稳稳赚钱的行业。尽管如此,但仍有许多人愿意为其全力以赴,曾益奋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曾益奋说,他父亲的出身和经历,让他深深懂得,侨批既是海外游子与家乡祖国的感情纽带,也是家乡侨眷生命线,因此尽管他曾在泰国以及香港、汕头创办了很多产业,但他一生心血最主要还是在批局之中。
据曾益奋回忆,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侵华日军开始进犯汕头,曾仰梅在其他实业相继倒下时,仍坚持兴办批局。最初采取将批银在香港中转驳汇的方式送往汕头派发,而当香港也被日军占领后,他们依然坚持通过“人肉带批”形式,将海外侨批带往国内。
曾益奋说,在他看来,批局更像是一种带有深深家国情怀的社会公益事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曾益奋得知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正在搜集侨批文物资料后,就毅然把家里保留的与侨批有关的东西捐献了出来,并且至今仍在尽自己所能,协助开展侨批研究。
新闻推荐
2月2日,上海机场(600009)再现一字跌停,收报63.99元,连续两天跌停,最新市值为1233亿元,两日内市值蒸发逾280亿元。1月30日,上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