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CPI有望重新回到温和增长区间
新快报讯记者郑栩彤报道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连续两个月负增长,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据测算,在2月份0.2%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由1月下降0.3%转为持平。
其中,由于春节假期节日效应,食品烟酒和教育文化娱乐价格环比有明显涨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环比上涨则与国际原油价格上行有关。有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PPI和CPI间的分化继续扩大,全局性通胀风险尚未显现,需进一步关注国内外通胀走势。
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下降0.2%,环比则上涨0.6%。从同比看,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是拉低CPI的重要因素。2月份,食品价格由上月的同比上涨1.6%转为同比下降0.2%。食品中,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4.9%。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15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今年2月份恰逢牛年春节假期,受节日效应及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环比上涨。受消费需求增加和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水产品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7%和6.1%。同时,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5.6%转为下降3.1%;鸡蛋价格由上月上涨11.1%转为下降4.5%。此外,居民就地过年,文娱消费需求增加,电影和演出票价格上涨13%。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由负转平,反映出居民消费稳中向好,宏观经济保持较强韧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郭丽岩分析称。
后期物价走势如何?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需求改善将带动新涨价因素上升,促进消费价格水平企稳回升。但另一方面,随着生猪生产供给的增长,猪肉价格同比整体趋于下降。预计CPI将维持温和上涨。郭丽岩则认为,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具有坚实基础。后期,CPI有望重新回到温和增长区间,年内呈现“前低后稳”态势,全年小幅上涨。
新闻推荐
近日,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的新闻得到了普遍关注。民法典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所以彩礼贷与民法典及婚姻法的婚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