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财政部部长刘昆也在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
1月召开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定调了今年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同时,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其含义仍然是,2021年货币政策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
“必要支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构成了今年宏观政策的三个关键词。“不急转弯”更成为中国宏观金融政策与他国的显著不同。
众所周知,鉴于疫情对经济的重创,早在去年疫情发生后不久,全球多个央行就相继出手,推出非常规货币政策。而中国提出的应对之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来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今年以来,一些国家更有加码之举。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表示,美联储承诺将使用所有工具,将保持利率接近零,直到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上升到2%,并表示现在不是考虑预算赤字问题的时候,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存在。
相比之下,中国反复强调的是“不急转弯”,它打消了“必要支持、基本稳定”下的收紧疑虑,也明确了中国不会跟从全球宽松趋势而自有主张。与此同时,报告也提出了诸多有力支持措施。比如,今年的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比2019年高,前者高出0.81万亿元,后者增加1.5万亿元;继续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等。
金融政策上的定力显示出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因为货币放水难以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和创新,而长期的流动性过剩更将带来资产价格飙升、产能落后、经济结构落后等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对2035远景目标的说明中提出,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靠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才能完成。
还可看到,报告对创新的反复强调,并提出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力争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等。这些与金融政策定调一起,共同表达了中国保持定力、不为短期困难而改弦易辙、朝着目标坚定前行的意志。
新闻推荐
Tripollar美容仪烫红烫伤用户 朋友赠礼难维权千元美容仪变成“毁容仪”
近年来,市场上刮起了一股家用美容仪的风尚。这些美容仪器往往价格不菲,但在商家对于自家产品提拉紧致、祛皱淡纹、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