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讯】(记者 陈燕青)春节后,债市先后面临了海外基本面、国内基本面和政策面的三重冲击。虽然利空消息频出,但债市却先跌后涨。11日,随着股市的反弹,国债期货有所下跌。截至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下跌0.22%,5年期国债期货下跌0.1%,2年期国债期货下跌0.04%。
最近两周债市整体走强。5日和8日,随着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国债期货连续上涨,10年期主力合约5日上涨0.35%,8日上涨0.15%。
对于近期债市的走强,业内人士认为,股市剧烈波动导致风险偏好承压,避险情绪驱动债市走强。
迈柯荣信息董事长徐阳对记者分析称,“原因主要包括:第一,节后货币政策回归中性,资金利率恢复稳定;第二,美国长债收益率下行,扰动因素弱化;第三,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明显,市场心态逐渐修复;第四,2月CPI弱于预期,市场预计货币政策不会急于转向。”
国泰君安认为,从日内表现来看,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明显。除了情绪上的“跷跷板”效应,资金流向也存在“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随着股市破位下跌,股票基金赎回加速,部分资金回流至货基/债基避险,当前同业存单收益率性价比较高。虽不至于重演去年六七月的镜像,但边际流量对交易情绪的改善亦不可忽视。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分析称,“当期处于金融周期的下行期。就目前的状况看,金融周期的下行将在中长期制约经济基本面的上行空间,紧平衡的资金面状况对债市也未必是利空,长端利率债目前仍然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性区间3%-3.3%的判断不变。”
对于债市,徐阳表示,未来利率债区间震荡的概率更大,投资者无需对债市过度悲观。
兴业证券认为,拉长时间看,债市处于基本面偏强+货币紧平衡的阶段,资金利率可能难以长时间维持波动较低的状态,债市仍有熊平的可能,风险仍有待释放。
新闻推荐
图:上周五纺织业板块部分个股涨幅情况(数据来源:华泰证券)上周A股市场呈震荡走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