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基于近年来“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网贷事件频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君将提交建议,呼吁加大网络贷款监管整治力度,应禁止给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关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李君还建议,强化金融信贷知识普及,净化网络环境。普及金融信贷和网络安全知识进学校、社区、企业,提高大家的网贷风险防范意识。(3月3日《南方都市报》)
近年来,在校学生“超前消费”现象,备受舆论关注。调查显示,中国大学在校生月均消费1212元,来自在校生的网购订单已经占到17%,超三成大学生曾入不敷出。虽然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但生活费主要来源依然是父母,动辄上万元的电子设备、每月过千元的生活费,让不少家长感慨“压力山大”。特别是,除了靠父母支持之外,依赖信用卡或“校园贷”,也是大学生消费主要来源之一,存在很大金融风险。基于此,全国人大代表李君建议,禁止给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关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
在消费观念与国际接轨的呼声中,在各类消费资讯的鼓动下,一些人走进“举债消费”的行列,而一些在校大学生也纷纷加入了提前消费的行列。不可否认,提前消费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其价值依旧存在,不能因噎废食。然而,提前消费只适应特定人群和特定时段,目前还不可能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提前消费是一种高风险的消费方式。
在校学生大都没有固定经济收入,往往通过信用卡或“校园贷”去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购买一些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商品。银行等信贷机构轻易地发放信用卡或贷款,很可能使理财观念薄弱的学生陷入恶性循环,为了还钱“饿肚皮”,或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可见,在校学生“超前消费”,透支多重风险,值得多方反思。然而,就因为部分在校学生“超前消费”,便对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网贷一“禁”了之,显然是过犹不及。关键是,应建立网上信贷资格准入制度,明确放贷额度、利息标准等重要事项;完善网络金融监管机构,对网络信贷平台进行实质监控;加大对不规范、不合法网贷平台的清理整顿力度,不断净化网贷市场。同时,强化金融信贷知识普及,净化网络环境。特别是,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和金融安全观念,及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
换言之,遏制“超前消费”,关键是强化风险教育。作为银行业,应追求合理的利润,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当然,给大学生发信用卡或放贷,应该以助学和创业为主,即便是发放消费卡或信贷,应委托家长进行,以此规避大学生的消费风险。同时,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财商教育,适当多安排一些社会服务实践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以便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技能,以及勤工俭学、服务社会的能力。再者,家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不能包办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许多事情,在教育投入上要量力而行,并做好跟踪管理。特别是大学生,应端正消费心理,理性消费,合理消费,崇尚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慎办信用卡或信贷,在日常消费上不能“超前消费”。
新闻推荐
长安镇召开批复2021年镇级部门预算工作会议 去年全镇新增债券37.52亿元
本报讯3月15日,长安镇召开批复2021年镇级部门预算工作会议,会议解读了2021年预算批复有关事项,总结了2020年财政有关工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