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倡导合理消费,科学借贷。
捷信瞄准线上购物场景,为用户打造“一站式”消费金融体验。
随着3·15到来,消费维权也成了读者热议的内容之一。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根据中消协年初发布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显示,2020年市民互联网消费热度高涨,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云上”消费维权较多,对互联网经济“强监管”呼声持续走高。
针对部分网络平台过度营销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的行为,银保监会此前发布了《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重点指出了当前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四大突出共性问题,包括在宣传时信息披露不当,存在销售误导风险;在消费场景中过度包装营销,使消费者陷入盲目无节制消费陷阱;在营销或借贷过程中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存在个人信息使用不当和泄露风险;以及无序放贷,导致消费者过度负债。
作为首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称“捷信”)从金融消费维度出发,向广大消费者发出3·15消费警示,从理性消费、识别虚假公司、识别金融风险等方面发布指南,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金融诈骗。
警惕“激情下单”,切忌盲目“拼手速”
近年来,各种促销节日越来越多,加上直播带货、红包返利等各种优惠,不少消费者容易“激情下单”,屯了大堆非必需品。还有些消费者一味地“拼手速”,完全忘记自己的收支警戒线,提前透支了信用额。为此,捷信提醒消费者要养成记账的习惯。
无论是浏览网络“大V”发布的短视频,还是支持偶像明星的直播带货,消费者在下单前一定要认清品牌标识、查阅生产厂家信息,避免购买仿冒产品。线上支付时,消费者一定要通过正规手机应用商店或正规金融公司官方网站来下载通过认证的支付应用软件,切勿点击不明短信里的支付链接。
与此同时,捷信也提醒,在进入公共场合时应及时关闭手机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接恶意网络热点,更不要使用直接连接无需验证和密码的公共无线网络。如需购物,也建议消费者先关闭不明的Wi-Fi网络,改用手机流量。
合理借贷,建立良好征信记录
作为一种帮助消费者优化其跨期储蓄和消费的信贷服务,消费分期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合理的借贷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财务良性循环。但是一旦借贷过度,就会对自己、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过度宣扬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观念。这种对贷款产品过度营销、过度包装的行为容易诱导无节制消费,尤其易对金融知识薄弱人群、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等产生误导。
银保监会在《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中也特别提示,在了解网络平台贷款、类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贷产品时,消费者应当知悉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借贷。
捷信也建议消费者按照如下三个步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信贷产品:只贷必要的款、只贷可负担的款、只贷可信服务机构的款。面对纷繁多样的网络借贷时,消费者应以“合理规划、理性使用”的态度正确对待金融产品,认真看清借贷产品内容。此外,还应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和“多头借贷”。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对不明的电话、链接和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范诈骗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伴随个人信用报告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公众的信用意识也在逐年提升。现实中,有一部分消费者在办理贷款时或买房买车时,才发现曾因疏忽忘还信用卡、未还房贷或未缴纳信用卡年费等等,导致还款严重逾期,在征信中留下不良记录,继而影响了个人的贷款申请。对于各类提前消费与贷款,捷信提醒消费者可通过按时履约、善用每人一年两次免费查询个人征信记录的机会等手段,切实维护好自己的“经济身份证”,可提前设置还款提醒措施,确保每笔费用都能按时还款。
值得注意的是,据警方通报案例,因一些假冒APP和金融公司官方APP名字相近、类似,导致一些消费者误下载假冒的网贷APP,蒙受了巨大损失。对此,捷信提醒消费者,贷款前要谨慎核实机构真伪和金融APP真伪,可通过致电官方电话等方式,多渠道确认所贷款的机构系正规机构。
远离套现交易,保障自身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时常能收到各种贷款短信和贷款推销电话,甚至公共场合里也不乏“无抵押贷款”“秒到账”等小广告。
捷信提醒消费者,在看到这些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首先,要警惕手机分期贷款的套现。目前很多网购平台都支持分期贷款购买商品,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分期付款进行套现诈骗,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先收货后付钱”“拒绝当面交易”等都是套现诈骗的惯用伎俩。在日常消费中,消费者应远离类似交易。如果已经遭遇到此类骗局,要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才能挽回损失。
理性对待金融消费产品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和投资理财观念提升,金融消费者逐渐尝试多元化投资,形成多领域投资、风险分散、收益增多的局面,但在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被误导消费、参与非法投资、造成损失等情况,如何合理规划使用金融产品呢?捷信总结了以下要点:
首先,消费者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做到正确评估,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盲目消费行为。捷信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做好消费与收入的合理规划,让消费金融真正发挥普惠金融、提升生活品质的积极作用。
此外,消费者应了解网络平台贷款及分期等借贷产品,知悉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
在选择消费金融机构方面,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和产品,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近年来,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借贷市场主体鱼龙混杂,在细分领域法律定位、政策标准和行业规则尚不明确等特点,以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之名行金融诈骗之实。
通过正规渠道维权
目前,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和《物权法》。此外还有中国人民银行为金融消费者权益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等。最新实施的《民法典》也在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等篇章中均有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捷信建议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牢记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人身财产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等基本权益。如果遇到侵权行为,消费者应该通过正规途径与正规机构,依法维权,避免“情绪用事”。
消费既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自2010年开业以来,捷信以多元化的创新实践书写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可负担的消费金融产品。未来,捷信还将继续通过丰富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帮助更多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规划使用金融服务和产品,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为推动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努力。
文/图:陈碧莹
新闻推荐
2月26日消息,湖北银行近日发布通知,该行定于2021年3月10日召开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湖北银行增资扩股方案》。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