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 今日股市 金融信息 产经信息
新岭南 > 财经 > 金融信息 > 正文

严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禁业小贷公司 防止精准“收割”

来源:《财经》杂志 2021-03-25 10:27   http://www.kcqsx.com/


摘要:《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文/《财经》记者 严沁雯 张颖馨

编辑/袁满

公共卫生间的门板上、校内宣传栏的海报旁、共享单车的把手边,都能找到关于它的小广告——互联网消费贷款。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应用的兴起,大学生成为放贷机构相关业务的精准推送对象,由此引发的过度负债等问题颇受市场关注。

3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近期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诱导性营销,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

对此,《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告诉《财经》记者,此前监管已明令禁止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且由于此业务容易出现纠纷,涉及到的相关业务均已暂停。但如何准确识别学生身份,是当下机构面临的主要难题。

禁业小贷公司,杜绝精准营销

事实上,机构针对大学生开展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并非首次引起监管注意。

2017年,原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曾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校园贷通知》)。《校园贷通知》指出,“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

202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指出,一些年轻人过多地靠借债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将来是不是好事也不完全知道,但是总的来说储蓄率会进一步地调整。

2021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期网贷机构校园贷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此次《通知》明确把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纳入了整治监管范围。

《通知》强调,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要加强获客筛选,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部分头部互联网金融公司主要通过旗下网络小贷公司发放贷款,年轻化的互联网用户是其主要客群。这背后,就隐藏着不少大学生。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通知》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总业务规模,加强产品营销管理,严格大学生资质审核,提高资产质量。

在加强营销管理方面,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合作机构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线上精准营销,在校园内开展的线下营销宣传活动需事先向营销地监管部门报备等;在加强贷后管理方面,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等。

“从需求端看,校园贷申请门槛低、资金使用灵活,大学生涉事不深,容易受一些场景式营销诱惑,同时,大学生消费观念相较上一辈有了很大变化,超前消费需求确实存在;从供给端看,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机构拓展业务需要;另一方面对于不良机构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可以放‘高利贷’,谋取暴利。”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财经》记者。

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应如何整改,五部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一方面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另一方面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

大学生身份识别之困

在严格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部分,《通知》提到,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

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告诉《财经》记者,此前监管已明令禁止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且由于此业务容易出现纠纷,涉及到的相关业务均已暂停。但如何准确识别学生身份,是当下机构面临的主要难题。

“《通知》对我们影响有限,因为一直都明确不做校园贷业务,但现在的难题是如何分辨非学生群体,学信网目前未开放接口,存在学生故意隐瞒的情况,难以完全杜绝。如果从单一维度,比如限定年龄到21岁,但这样容易存在误杀。”某消金公司人士直言。

《财经》记者在此前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有消金公司曾陷入校园贷业务纠纷。

王元(化名)曾于2017年在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办理手机分期业务,他告诉《财经》记者:“捷信的工作人员给当时还是学生的我伪造了工作证明,他说这样做的话通过率比较高、利息(利率)会比较低。”王元向《财经》记者提供了其大学毕业证书,证书显示其于2014年9月入学,2018年6月毕业。鉴于此,王元认为捷信不该向其收取借款利息。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捷信用户李成(化名)办理贷款的过程中,“为我办理贷款的工作人员知道我的学生身份,帮我伪造工作证明,告诉我不要在回访电话里承认自己是学生。”该用户表示,但其并未向《财经》记者提供相关的学生证明。

对此,《财经》记者曾于2020年8月向捷信了解具体情况。彼时,捷信回应称,2013年起已全面停止任何形式的学生贷款服务,并在贷款申请时会与申请人核实是否为学生。对于上述学生为何还能在2017年办理借款业务,捷信表示需要进行内部调查,核查这些客户的贷款流程,以及客户为何隐瞒学生身份的贷款目的等。

另据《财经》记者了解,未接入学信网,也并不意味着学生身份就完全不可识别。某金融科技公司高管表示,头部互金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可以从多个维度(比如支付习惯等等)去识别学生身份,但现实是很多平台没有去做这样的识别和限定,导致乱象丛生。

《通知》指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积极开展违规业务的排查整改,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假保单案”牵出人保寿险年金险悬疑 多部门营销渠道屡现纰漏

《投资者网》蔡俊今年3月,人保寿险被曝光一起假保单案,规模超6000万元。根据《财新网》报道,今年1月人保寿险的一名投保人在...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严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禁业小贷公司 防止精准“收割”)


 
频道推荐
  • 996工作制持续刷屏朋友圈 你们说的都有理,我搬砖去了……
  • “淘宝吃货”为食客导航优质农品 将发布150个城市美食地图
  • 地头价4.5元/斤,“荔浦砂糖桔”高品质的秘诀是什么?
  • 区长任“园长”“一门式”服务助力产业大发展
  • 险企管理层春季大腾挪:超15家换高管 诚泰变动最频繁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