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情波动,更需要投资者的理性对待。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我的钱虽然不是大风刮来的,但是很像是大风刮走的。”“基金查询是不是需要手续费,每次查询账户都少了几千块钱。”“以前养基赚钱,现在赚钱养基”……从基民的自我调侃中不难看出,近一个多月的基金一路跌宕,给基民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风险课”。
去年,基金一路高涨,无数年轻基民跑步入场,基金经理“出圈”,热门基金认购规模创下2000亿+纪录。然而春节过后,市场画风突变,A股前期抱团股包括白酒、军工、光伏等在内的板块大幅杀跌,公募基金在此次市场调整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新基民连日来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的资产缩水,“所以暂时将眼睛闭了起来”。如果不幸买在高点被套牢,这种尴尬时刻,应该怎么应对?
赎回还是持有,抑或是补仓? 新基民纠结在十字路口
牛年后第一个星期的市场下跌,许多基民尚不以为意;但从第二周起,被市场称为抱团股的核心资产持续出现大幅下跌,这一跌就跌了一个月,让许多基民,尤其是一些新基民坐不住了。
Wind数据显示,2月18日-3月9日,上证综指累计收跌8.09%,而全市场主动偏股型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A/C份额分开计算)统计期内的表现则是68%跑输大盘,平均跌幅为13.26%。即便是如张坤、葛兰、刘彦春、周应波等“顶流”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也都回撤严重,一路跌得“焦绿”。以“公募一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为例,截至3月21日,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109%,有超过800万人关注了这只产品,但近一年持有用户中,84.4%的投资者并没有赚钱。
市民高先生坦言,最近这1个多月的心情,刺激得犹如坐过山车。他在去年9月购买了某券商资管募集发行的产品,春节前基金大涨,高先生赚了近一万元,这让他窃喜不已。然而好景不长,春节一过,基金每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截至3月17日,该产品收益率为-6.85%,而同期沪深300涨幅为9.52%。该产品累计收益率走势显示,2月10日,收益率达到21.5%,3月10日,收益率就跌到了-7.54%,回撤近25%。对于高先生来说,从赚1万元到亏3000元,只花了一个月时间。思来想去,高先生决定赎回手中近30%的基金份额。
与高先生相比,90后的瞿小姐显得更为纠结,她是去年下半年跟风买基金的,上两周已经跌回“起跑线”了。对瞿小姐来说,市场越是震荡调整,她越是纠结,“比如本周一,A股涨了,结果周二又跌了,我手上重仓白酒、光伏的基金又全部跌回去了。继续持有吧,怕自己被割了韭菜;赎回吧,又担心自己错过后期的涨幅。”
最近,和上述两位一样被吓退或纠结的基民不在少数。面对基金市场的降温,90后、00后新基民开始出现恐慌。“我现在是卖掉还是继续持有?”“这种下跌态势还要持续多久?”
业内人士认为,引发市场下跌的主要有去年底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整,市场对流动性预期有所收紧;美国经济好转预期升温,市场担心通胀水平走高,导致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等几方面原因。
除了外部原因,基民的个人盲目跟风操作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近期基金市场饭圈化愈发严重,导致不少基民盲目追捧金牌基金经理,缺乏理性思考闭眼投资,一心只想躺赢,最终导致亏损。还有基民死盯一个行业,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导致手上持有的全部基金还未“同生”就先“共死”了。
合理评估抗风险能力 投资时效应放长远
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此轮基金出现下跌行情是基民们自我检验、自我教育的好时机。
“投资这件事最怕一窝蜂,过热了肯定会出现回调的情况。”惠州市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称,前阵子基金市场非常火热,大家都知道基金产品收益高,特别是一些“网红”基金经理、“网红”产品,只要相关产品一上架就被哄抢一光。但理性来看,这样的现象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越是火热越要冷静,不能看别人买就跟风买。现在基金回调了,一些客户又慌了,但是长期看来,在这样一个节点赎回也是不理智的。
“有些客户在去年年初、年中买了基金,他们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入袋为安,而春节后买了基金的客户就会后悔为什么要买基金。”该理财经理说,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看别人赚了就跟着买,跌了就赶紧卖了。“就像现在这样一个市场发生震荡的情况,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2015年、2016年和2018年都出现过,如果买基金前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会发现现在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她建议,基金投资时,降低心理预期,当基金收益超理财,达10%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入袋为安了。同样,市场发生震荡时,也不要过分恐慌,是否赎回基金不能简单根据目前的市场点位和短期波动,还需要了解基金持仓股与基金经理的风格,并结合自身资金使用规划来综合判断。
在一些专业分析人士看来,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行为,不能像股票短炒一样涨了就跟风买入,亏了就恐慌卖出。A股的上一轮牛市的最高点在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5178点。如果单看点位,目前(3月23日)上证指数3411点下降幅度达34%,即便如此,一些基金的涨幅依旧可观。像张坤管的易方达中小盘基金,同期涨幅仍然高达230%;曲洋管理的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更是暴涨270%。按照6年来算,200%的总收益率,对应复合年化收益率有20%,而100%的总收益率,对应复合年化收益率有12%。
对于成熟的投资者而言,在选择相应基金产品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基金产品的投资方向、基金经理的风格、过往的历史业绩等因素。市场总在波动中,阶段性亏损甚至某一年亏损较大的情况时有出现。作为基民,在当前震荡的市场环境下,最好选择分散投资、长期投资,不盲目追求爆款基金,可以选择多只业绩稳定、不同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长期持有;或者用定投方式来买,小额多笔投入,在别人恐惧时低位买进,分批合理控制仓位,不要动用家庭生活的基本开支,不影响日常生活。
回落企稳可适当加仓 投资教育刻不容缓
针对下阶段依旧想购买基金的投资者或者投资“小白”,不少专业人士建议,根据个人的资金情况,若有3-5年内的闲置资金,可选择在市场回落逐步企稳时,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适当加仓。
当然,和前两年闭着眼睛买只基金都有30%-40%收益相比,今年基民们首先要调整的,是降低自己的收益预期。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均衡持仓,“不要再像去年那样满仓购买白酒、芯片、新能源了,要平衡投资组合的股债仓位占比,分散风险。”
具体到要挑选哪只基金时,不妨参考一下“顶流”基金经理张坤近期写给投资者的一封公开信:投资者在挑选基金前,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自洽?第二,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是否稳定?第三,个人投资体系和价值观是否与这个管理人的投资体系和价值观匹配?前两个问题其实很好判断,只要长期跟踪一只基金的持仓、换手率,就可以知道答案。
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老基民也一再提醒新投资者不要频繁追涨杀跌,“很多"小白"连基金7天内卖出会有1.5%的惩罚性赎回费都不知道。一年操作若干次,收益都贡献给基金公司了。”
据悉,为了避免新投资者频繁追涨杀跌,不少机构开始力推一些封闭期较长的产品,“去年市场上大部分产品的封闭期只有短短数月,现在我们更倾向于推荐一些封闭期在1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的产品。”惠州市一证券营业部工作人员介绍,一来是保障基金管理人的策略不会受到投资者资金进出的影响,二来也保障了新投资者在频繁的追涨杀跌中错失掉盈利的机会。
此外,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期还发布关于公募基金行业投资者教育宣传工作的倡议,要求公募基金管理人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营造良好的金融文化氛围。其中特别提到,公募基金管理人应注重专业、诚信、合规,积极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日前,支付宝联合华夏、中欧、南方、诺安等近60家基金公司响应倡议,并表示将发挥双方优势持续开展投教活动,帮助投资者建立更专业的理财观念。天弘基金、淳厚基金、清和泉资本也发文安抚投资者,要做“时间的朋友”,“坚守长期主义”。招商基金、海富通基金等机构都发布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向投资者解释市场近期大幅波动的原因,并告诉投资者面对调整该如何应对。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刘乙端
本版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新闻推荐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李荣康博)春节过后,A股市场剧烈波动,前期涨幅较大的消费、新能源等行业个股集体回调,受此影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