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后,记者在北京、江苏、云南等地进行了实地探访,很多艺术培训机构都出现名额紧俏的情况,不少招生人员都把“考级为升学带来便利”作为营销话术。艺术“考级”成了很多孩子在课堂之外最紧迫的任务,原本是为了培养兴趣特长的艺术学习为什么会和“考级”捆绑在一起呢?(3月31日央视网)
教育部明确不鼓励青少年参加社会艺术类考级,但从现实来看,的确存在艺术“考级热”现象。而且目前不少培训机构都存在以考级为名扩大招生的现象。有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约为670亿元,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达到约1300亿元。由此可见,艺术“考级”所具有的影响力。
当艺术“考级”成为孩子课堂之外最紧迫的任务时,这样的学艺之路可真有乐趣?不难想象,在应试化的培训完成考级后,不仅会让孩子受累,而且背离其兴趣及意愿的艺术“考级”,更有可能将原本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演变成了流水线加工厂,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不利,甚至会导致他们出现逆反心理,乃至痛恨所学的美术、音乐等艺术。
其实,盲目的艺术“考级”终究是大人将焦虑转嫁给了孩子。更须注意的是,一些培训机构,除了虚假宣传,有的工作人员还擅长利用“比较”来制造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加之,一些大学的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中,业余艺术考级证书也只是作为参考条件之一。这就容易导致艺术“考级”变味,如此也会纵容艺术“考级”培训滋生乱象。
不能让艺术“考级”累垮孩子。家长当对此有正确认知。目前社会上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众多,越是如此,越需要家长在给孩子报班时多些谨慎,应该切实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能把报班变成孩子上名校的敲门砖,甚至让孩子“被自愿”去学习。毕竟,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在艺术上的天赋,正确的引导很重要,而这也才是对孩子负责。
同时,应对艺术“考级”市场进行有效规制。诚如媒体指出,要杜绝考级“累了孩子富了培训机构”的问题,就必须要对五花八门的考级加以清理整顿,去伪存真,避免鱼龙混杂。当然,这正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发力,对涉嫌违法违规经营及时依法惩治,也应做好相关知识普及以引导消费者理智消费。
据悉,今年两会,有三十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集体建议,取消12岁以下青少年的艺术考级。尽管相关“取消令”尚未出现,但也须明白,艺术“考级”唯有规范,才能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所以,无论是市场中存在的乱象,还是家长因焦虑而给孩子频频报班,均亟待重视起来,而整顿各级各类考级机构,使其更规范也须及早重视起来。
新闻推荐
华为“活”得不错:去年收入8914亿元 业绩增速虽放缓,但基本实现经营预期,研发投入不减
(记者陈姝)去年3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在2019年报会上说“2020年我们力争活下来,明年还能发布年报”,时隔一年,华为不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