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船煤,在港口排队卸货的那几天,每吨涨了30多块钱。”从事大宗商品贸易20多年的刘辉感慨,大宗商品近一年来的价格上涨是他入行以来不多见的。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铜、铝、钢材等制造业原材料,与去年同期相比,期货价格涨幅基本都在50%以上,现货价格也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以应用范围最广的钢材为例,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钢价屡创新高。3月末,螺纹钢、中厚板价格较1月初分别上涨超过500元/吨、800元/吨。从3月中旬开始,钢材社会库存加速下降,其中螺纹钢为减量最大的品种。广泛应用于电池、电线、电机等工业领域的铜亦是如此。
涨价的影响也正沿着产业链逐步传导。
影响面最大的当属家电行业。从去年底开始,家电行业已集体宣布涨价。汽车也是波及较深的行业。作为螺纹钢的最大应用领域,房地产企业也承受着成本上涨压力。
记者观察认为,本轮大宗商品涨价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全球宽松的货币流动性、供给侧收紧、疫情控制结果可期。
刘辉认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铜、铝、钢材的产能将进一步缩减,加之国内制造业复苏步伐加快、需求旺盛,今年金属原材料的价格仍将维持上行走势。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调整采购策略、控制采购成本、协助供应商资金周转、优化供应商结构等方式稳健应对。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全球流动性宽裕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向国内传导,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这位负责人说,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短期供需关系变化、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因素交织的结果。目前,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聚合支付再迎“搅局者”。近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支付宝收钱码提现免费服务延长3年,且不设单笔上限和单日上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