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全体会议上,与会嘉宾交流探讨。
■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在青岛举行,与会嘉宾共话合作发展机遇。
■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在青岛举行,与会嘉宾共话合作发展机遇。
4月25日,由中国国际商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在青岛开幕。论坛以“共促复苏·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为主题,来自RCEP成员国驻华使领馆使节及工作人员、海外商协会代表及部分央企、国内500强企业、中国国际商会重点会员企业负责人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话合作发展机遇、共商互利共赢举措。
会上,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张少刚代表RCEP各成员国贸促机构和商协会发布《关于共同推进RCEP区域经贸合作青岛倡议》。该倡议旨在落实《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推动RCEP协定早日生效,支持构建透明、开放、包容、非歧视、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并达成以下共识:RCEP协定签署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整合RCEP成员国优质资源,携手重构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呼吁各国积极打造RCEP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开拓成员国市场;期望各国支持地方先试先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
如此高规格论坛选定青岛,是在全国开放大局中,青岛作为“双节点”城市的价值体现;更是对青岛抢抓国家战略赋能的重大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先行先试建设RCEP试验基地的充分认可。
先行先试
RCEP是中国更高水平开放的“宣言书”。
“更高水平的开放”要求中国必须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地实现制度开放。而在这一过程中,“先行先试”十分必要。
“青岛在参与RCEP建设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和长期的经贸合作的基础。青岛和日韩的紧密联系强过其他地区,通道作用明显,打造先行先试平台是有先机的。” “青岛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经济节点的世界定位城市,在参与RCEP区域经贸合作中,具备天然地缘优势,深度参与RCEP经贸合作将为青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攻坚发展格局,提升战略空间提供重大机遇。”在论坛上,与会嘉宾对青岛的地缘优势有目共睹。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已经抢抓先机,并在“先行先试”领域走在前列。
如何放大在“双循环”新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是青岛时刻在思索和解答的一个问题。思考的“原点”,指向国家战略叠加。
因此,当RCEP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摆在所有城市面前时,青岛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是迈出了重要一步——提出以邮轮港区为“核心”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打造重点面向“10+5”国家的国际合作新平台,成为面向RCEP成员国深度开放发展的新支点城市。
建设RCEP试验基地没有现成的参照物。但国家战略赋能和“顶格推进”的RCEP试验基地,一定是高起点、高标准的——在空间载体上,青岛市市北区按照“一核两廊五片区”规划,布局“1+6+N”产业载体支撑体系,以全域赋能RCEP试验基地建设,打造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走出去、引进来”的前沿阵地;在产业导入上,厘清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产业等5大重点产业方向,规划出船舶管理、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工业互联网、医养健康等17条产业发展赛道,形成产业发展图谱。
如今,RCEP试验基地先行先试的优势已然显现,这场高规格的盛会选择在青岛召开,无疑是对青岛建设RCEP试验基地的肯定。
论坛上,作为东道主的青岛也列出下步计划——把扩大经贸合作作为重要目标,用好协定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巩固日韩和东盟国家传统贸易市场,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区域内其他市场,加快推进RCEP试验基地、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和中日韩消费专区建设;创新与区域内地方政府和其他重点企业间的合作机制,争取在资金进出、人员往来便利化方面加快实现突破;把营造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落实好通关便利政策和通关口岸优化等措施;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的投资吸引力。
可以预见,RCEP试验基地的建设定会进一步放大青岛作为“双节点”城市的价值,助推青岛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创新发展新样板。
激活资源
RCEP的签署,最先并将长期受益的是航运、贸易、金融等领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其余14个RCEP成员国合计进出口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1.5%。其中,出口1.25万亿元,增长27.5%;进口1.42万亿元,增长19%。主要成员国中,对东盟、日本、韩国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6.1%、20.8%和19.5%。
青岛因港而生、向海而兴。作为开放型港口城市,RCEP签署后,青岛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深刻认识、紧紧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化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青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更加突出与日韩的合作。
高标准规划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巨无霸”山东省港口集团总部落户在青岛,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青岛“港”的资源禀赋都极其突出。
当然,对于港口来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人、物、信息流、资金流的循环,在这个大的循环格局中,港口是枢纽。而从地理区位来看,山东港口则位于中日韩三国最核心的区域。
“目前,山东港口有310多条航线连通全球,陆地有72条固定的班列连接重要的内陆港,可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的港口群,加上航线布局叠加多式联运的体系,已基本上实现RCEP所有成员国的全覆盖。”论坛上,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也就推动RCEP试验基地建设提出计划,下一步,山东省港口集团将在《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的指引下,不断放大港口平台作用和枢纽功能,打造集聚现代经贸要素的万能接口,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
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在世界通行的经济竞争力评判体系中,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分设三个维度,第一是港口条件,占比20%;第二是航运服务,占比50%;第三是营商环境,占比30%。
以此对标,青岛港口优势明显,营商环境正持续优化,航运服务则是其发展的最大短板。回归航运,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这便成为RCEP试验基地建设大势之下,青岛产业发展的逻辑。
如何激活港口资源,补强航运短板?当下,围绕加快推进邮轮港区更新改造和RCEP试验基地建设,青岛已列出目标——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加快推动设立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交易中心、青岛航运交易所等核心机构,争取“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个,辐射一片”,预计到2022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完善、效益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
除此之外,青岛国际邮轮港区还联手市北区制定《关于服务山东省港口集团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参考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体系,分别在升级港口条件、提升航运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提出28条支持意见。其中,涉及政策类意见8条,项目类意见20条,以期借势山东省港口集团这一平台资源,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承载区、国际资源对接的思想策源地。
重塑格局
开放是一种发展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站在更高维度上看,34.2平方公里RCEP试验基地为青岛带来的,不仅是产业链条的重塑,更是城市空间的重构,是城市的全方位更新。
市北区是青岛的老城区,面临着老城区更新、产业重塑等事关青岛发展全局的重任。从青岛市市北区全域来看,RCEP试验基地的发展逻辑是——以市北区为腹地,向海而兴,沿湾“北拓”。市北全域的每条街道、每个园区、每栋楼宇都是“腹地”支撑,要通过RCEP试验基地建设,拥抱胶州湾、融合港产城、联动陆海河,高质量打造胶州湾区域新增长极,在“十四五”时期塑成国际合作新平台、对外开放新高地、创新发展新样板。在某种程度上,历经RCEP试验基地建设之路,就是市北区脱胎换骨式的再造之路。
历史文化街区与青岛国际邮轮港区仅一街之隔,被定义为“RCEP产业先行承载区”。目前,位于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刘子山别墅群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缮中,将引入RCEP成员国经贸代表处、商协会等,打造RCEP商办中心,深化开展青岛对外交流与经贸活动。作为港区产业外溢的承接区,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世茂喜达高端酒店、青岛新金融产业园等涉及酒店公寓、直播网红、休闲商业、智慧停车领域的项目也已相继落地,以新产业赋能老城复兴。
大港是青岛西部老城复兴的战略支点和引爆点。从历史文化街区的蜕变便可窥见,这个“爆破点”产生的能量,已辐射西部老城区、辐射市北、辐射青岛。可以说,市北突破了,青岛老城复兴就有了希望;市北崛起了,青岛主城的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未来。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
放眼望去,如今,聚焦RCEP,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寻求政策红利——上海搭建了全球招商引资新网络,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中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天津构建了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先导区,打造国内国际双向循环资源配置枢纽;大连加快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平台建设……
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青岛如何深耕RCEP这片“试验田”,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
4月8日,山东省政府印发《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实施“20条”,涵盖创新发展货物贸易、着力拓展对日合作、加快构建贸易物流“黄金大通道”、全面深化投资与服务贸易双向合作、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其中青岛被委以多项重任。
作为RCEP先行先试的主战场,RCEP试验基地也“应景”推出酝酿已久的《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区总体建设方案》。这既是RCEP试验基地建设的任务清单,更是一份通俗易懂的落地指南。其中,构建RCEP综合指数体系,并纳入国家PMI直属;在RCEP协议生效前,率先试点快运和易腐货物“6小时通关”;建设RCEP物流交易结算中心;打造RCEP离岸科创孵化器集聚区等,均是RCEP试验基地由“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硬核目标。
新的发展语境之下,对外开放的维度越扩越广,RCEP试验基地的触角越扎越深——
到2025年,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首创式、开放化、集成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建成贸易便利、服务开放、投资自由、监管安全高效、国际影响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新型自由贸易园区;到2035年,与区域各成员国的自由贸易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助推RCEP成员国全面建成现代、全面、高质量和互惠的经济伙伴关系,促进区域贸易与投资扩张。
(余瑞新/文 邢志峰/图)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蒋幸端通讯员刘建飞、黄佳惠)设立5亿元“工改工”项目资金池进行奖补,力争三年拆除整理不少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