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集团外长会5日在英国首都伦敦闭幕,七国外长同欧盟方面代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
声明指出,七国集团和欧盟承诺与国际社会合作,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支持和各个伙伴协同合作,以世界卫生组织作为领导和协调机构加强卫生系统建设。
声明称七国集团“鼓励中国建设性地参与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声明对涉疆、涉藏、香港、涉台问题指手画脚,称“对在新疆和西藏发生的违反和滥用人权情况感到非常担忧”。
在干涉中国内政的同时,声明也承认,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生物多样性、疫情后经济复苏等问题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利益。
声明还对俄罗斯、乌克兰局势表示严重关切,将“加强集体力量应对俄罗斯敌对行为”。
针对七国集团外长会公报涉华内容,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日表示,七国集团外长会对中国进行没有事实依据的指责,公然插手中国的内部事务,搞开历史倒车的集团政治,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干涉,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肆意破坏,违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
汪文斌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涉疆、涉藏、涉港问题都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权益拥有充分的事实和法理依据。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包括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卫生组织活动,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卫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重要原则。
“七国集团作为发达国家集团,应当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多做实事,而不是在国际社会当中制造矛盾和分歧,干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他说。
国际观察
G7外长会拉帮结派暴露战略焦虑
七国集团(G7)外长会3日至5日在伦敦举行,为定于下月在英国举行的G7峰会预热。这是七国集团近两年来首次举行面对面会谈,东道主英国也借机邀请多个位于印太地区的“嘉宾国”外长参会,强调维持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试图扩大G7影响力的版图。
作为今年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英国邀请澳大利亚、韩国、印度、文莱以及南非外长参加本次会议。英国称,这些国家都是支持“民主”的“志同道合者”,拥有“共同价值观”。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结束G7外长会后飞赴乌克兰访问。有分析指出,他此次欧洲之行就是要强化各方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维持俄欧紧张态势,进而拉拢欧洲国家联手对抗俄罗斯。
对英国而言,邀请印太国家参加G7会议也有私心。脱离欧盟后,英国着力塑造“全球英国”形象,明确提出将外交政策向印太地区“倾斜”。此次受邀参会的国家除南非外都在印太地区。
分析人士表示,美英等国在此次会议期间打着“遵守国际秩序”之名,却行拉拢更多国家打压中俄之实,充分表明其搞“小圈子”的本质。
英国知名学者、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认为,此次外长会暴露了七国集团的战略焦虑。他5日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再见吧,G7。你曾经主导世界,但如今你只是世界越来越小的一部分。你难以忍受自身地位的衰落,于是你责怪中国。但你的失败只能怪自己。”
尽管美英等国极力“吆喝”,但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在经济议题上,还是在对华、对俄关系上,G7内部都难以形成一致步调。
美国国务院4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布林肯在此次会议期间与德国外长马斯会晤时,再度表达了美方对俄德“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强烈反对。有专家指出,鉴于欧洲大陆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德国、法国等主要欧洲国家在对俄政策上不会紧跟美国。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日前发表分析文章说,美方指责“北溪-2”是一个坏主意,但德国并未顺从,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项目受德俄之间条约的约束,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对自己能源安全的评估与美国不同。
对于英国意图向印太地区“倾斜”,英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前驻法大使彼得·里基茨认为,这会加大英国与欧洲盟国之间的隔阂,因为向印太地区的“倾斜”就意味着从欧洲的“偏离”。
美国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5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表示,经济基础决定了美英企图借G7扩大反华阵营的目的难以实现,因为德国、日本、韩国都和中国有直接大量的经贸往来,而印度作为中国倡导设立的亚投行主要受益方之一,也不会轻易和美国公然站在一边。
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多国专家早已指出,作为旧时代的产物,七国集团已不合时宜,难以主导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本次会议议题涵盖当前几乎所有重大全球问题,但会后联合公报和大量双边会谈的重点,却放在了应对那些“挑战”西式民主的国家。对此,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罗宾·尼布利特表示,从本次会议的议题设置来看,G7缺少包容性,议题严重“跑偏”。他说,G7应设立更积极的核心目标,把重点放在更重要的全球性议题上,“而不是寻求遏制中国或俄罗斯”。
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欧洲政治学教授戴维·菲尼莫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看重G7是要将其作为重塑自身国际地位的工具,但人们不应夸大G7的重要性,对其未来几年的影响不应抱有过高期待。
■评论
“岳不群”来了
七国集团外长会日前在伦敦落幕,美英等国在会场内外的表现颇给人一种感觉:岳不群来了。
岳不群是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一个角色。此人看似一身正气,江湖名号“君子剑”,但人们后来发现,此人实乃不折不扣的“伪君子”,满口正义的背后,充满卑劣的算计。
这次七国集团外长会是典型的“岳不群”风格。美国和英国一唱一和,一边喊着“寻求和中国合作”,一边在涉疆、涉台、涉港等问题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一边声称“不寻求遏制中国”,一边要求中国遵守西方制定的所谓“规则”;一边鼓吹“维护民主”“保护人权”“维护媒体自由”,一边肆意抹黑造谣、歪曲真相。
如此作派,具有一定欺骗性。一些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人,容易被美英道貌岸然的样子蒙蔽。更何况美英一段时间以来,始终通过各种伎俩颠倒黑白,用一整套扭曲真相的叙事体系,刻意误导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认知。
但是没有关系。
事实站在中国一边。美英说,中国搞“强迫劳动”,我们说:“请看事实”;美英说,中国侵犯人权,我们说:“请看事实”;美英说,中国搞“胁迫外交”,我们说:“请看事实”;美英说,中国威胁国际秩序,我们说:“请看事实”。
是谁不停毁约退群,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是谁推诿卸责,囤积疫苗,破坏国际抗疫合作?是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不择手段打压外国企业?是谁明里暗里推动技术“脱钩”,扰乱国际产业合作?事实真相摆在那里。
时间站在中国一边。还是那句老话:“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或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最近,国际社会上戳穿美西方关于中国新疆“世纪谎言”的正义之声越来越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谣言注定会破产,画皮总会被揭穿。
美英“岳不群”作派的实质,是打着多边合作的幌子搞小圈子,是扯着“民主”“人权”的旗号搞集团对抗。这些虚伪的行径透着焦虑和不自信。因为看到中国发展快,担心被超越,所以焦虑;因为自身体制等存在种种棘手难题,自我纠错难度大,所以不自信。如此心态,让人不由感慨:美英一些人心胸要开阔、格局要提升啊!
在小说里,岳不群最后身败名裂,贻笑世人;而真诚坦荡的令狐冲,最终洗尽冤屈,笑傲江湖。这背后的道理,美英不妨细品之。
本栏文字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温州一家人》剧照■《温州两家人》剧照■《温州三家人》剧照“温州家人”系列最后一部《温州三家人》央视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