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市场振荡加剧,公募基金市场也有所降温。不仅新发基金遇冷、“日光基”难觅踪迹,还有不少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基金清算。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截至5月14日,今年以来,已有85只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发布清算公告,远超去年同期33只,同比增长157.58%。
今年以来,基金清盘的案例屡见不鲜。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今年共有85只公募基金宣布清盘,同比增长157.58%,其中债券型基金共计39只,占比近46%,是各类型基金中清盘数量最多的产品类型,具体到二级分类,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的清盘数量最多,高达25只。另外清盘的混合型基金共计31只,股票型基金共计13只,也居于较高水平。
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杨晗认为,“清盘基金”的出现最终是基金业绩和市场环境的综合反映:一方面,一些中长期纯债基金同质化严重,如果业绩欠佳,导致资金大量流出,最终面临清盘;另一方面,市场对于资金面趋紧和信用债违约担忧,也会导致部分资金从债市流出。
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固收类基金经理认为,债基成清盘大户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还是机构定制的关系,不少债基机构占比80%以上。由于定制到期,或者大客户希望退出,导致基金规模不足,需要清盘。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市场部负责人也提到,同质化产品本身在运营上压力就比较大,特别是定制基金中的同质化产品。今年以来部分机构投资者因流动性、投资策略变化等因素可能会考虑赎回基金,以定制基金居多的债券型基金自然面临较大赎回压力。此外,从收益情况来看,债券市场自去年4月底调整以来,收益率承压,也会引发投资者因业绩未达预期选择赎回。
记者注意到,为了避免意外清盘,今年3月下旬开始已有多只定制基金修改合同,取消自动清盘条款,比如中银基金日前发布关于中银丰荣定期开放债基修改基金合同终止条款的议案,拟取消自动清盘条款,变更为持有人大会表决清盘。此外,南方弘利定开债、中银丰润定开债、华安安逸半年定开债等十多只产品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0年全年清盘基金数量为170只,是仅次于2018年的历史第二高位,当年在债市剧烈调整下,债券型基金清盘数量69只,而在当年权益类基金发展的大年,权益类基金清盘数量也多达84只。
记者注意到,有44只主动权益基金也难逃被清盘的命运。根据公告,基金清盘归于三类:一是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二是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三是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清盘条件。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指出,权益类基金沦为“迷你基”通常两种原因:一种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数量过剩;另一种是产品本身业绩不佳,遭到投资者的抛弃。
(钟金)
新闻推荐
有爆款基金规模缩水逾80%截至3月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达21.56万亿元,环比下降1.02%
文/表羊城晚报记者丁玲结束八连涨!受A股市场持续回调影响,公募基金规模也遭受冲击,自去年7月以来连涨8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