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新年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广东援藏队的支持下,我们农牧民不仅端上了旅游的金饭碗,也开始学会保护生态环境,满足游客的需求,利用手机当"网红"。”5月23日晚,谈起鲁朗人的变化,坐在阳光房里的平措大叔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拾牛粪捡垃圾,农牧民争当志愿者
5月23日早上8时,鲁朗镇扎西岗村的60多家家庭旅馆已经冒起了炊烟。72岁的平措大叔推开家庭旅馆院门,戴上口罩,拿起自制的工具沿着村口捡起了烟头、果皮等垃圾。
“景区就得有景区的样子,卫生整洁是最起码的。沿着村口捡垃圾是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平措大叔说。
据平措大叔介绍,上世纪90年代,当地老百姓靠放牧砍树为生,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厕所甚至连门都没有。1998年,在广东游客的启发下,他开起了当地的第一家家庭旅馆。
平措大叔对家庭旅馆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提升,在客房内设置了设施齐全的卫生间,还挂起了窗帘,安装了空调。“每年3月到10月,前来居住的游客夜夜爆满。”平措大叔说。
2017年3月28日,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正式运营,鲁朗9个行政村的方位内实现了全域旅游,但离一个干净整洁的国际旅游小镇的标准还相距甚远。
“当地藏民习惯了自由放牧,小镇随处可见牛粪马粪。”刚开始运营鲁朗小镇时,小镇的环境问题成为广东援藏干部、鲁朗景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胡雄英的心病:政府花几千万元建设的绿化,转头就被牧民养的牛和马吃到肚子里。
怎么办?当地居民不懂环保,广东援藏工作队队员们就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牛粪马粪长期无人清理,干部们提着编织袋一处一处地捡粪便。
在胡雄英等援藏干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开始自发地爱护环境,主动参与捡牛粪。
“藏族老百姓很善良,他们看到干部们都在捡牛粪,觉得自己不参与心里过意不去。”胡雄英称,这几年,鲁朗小镇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家每户的院子干净整洁,路边垃圾也越来越少。
扫名片二维码,可看民宿全景VR
平措大叔人称“微信控”。“只要客人愿意,我都加上了微信,朋友圈不断扩大,现在已经超千人了。”平措大叔拿出手机打开微信称,这些年,还有法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家的游客慕名而来。
平措大叔的名片上印有二维码,手机一扫,让人大吃一惊:这个二维码并不是添加微信朋友的二维码,而是他家的全景VR展示。
“很多游客通过全景VR展示看到了家庭旅馆的环境,就立刻决定入住了。”平措大叔正说着,一位游客发来微信语音,询问他家的具体位置。只见今年72岁的平措熟练地打开了微信位置共享,告诉游客如何导航过来。
“以前来客人,都是我去接。现在网络发达,游客们都在网上订房,用手机导航就直接来到我家。因此,我也获得了"网红大叔"的称呼。”平措告诉记者,这些都得益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现在村里开家庭旅馆、发展乡村旅游的村民,都学会了“微营销”。
据胡雄英介绍,为了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促进旅游增收致富,林芝市整合各方资金1000余万元,采取“旅游+网络+农户”模式,选择扎西岗等8个村149户家庭旅馆作为试点,率先在西藏启动实施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林芝市智慧乡村旅游信息化数据库纵向将景区景点、家庭旅馆、交通信息和特色产品等信息有机融合,横向将客源市场、产品供给、销售渠道等信息有效对接,实现乡村旅游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胡雄英表示,纳入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家庭旅馆接待旅游者人次比纳入试点前翻了一番。
如果生态环境是鲁朗的“生命”,那么旅游产业就是民生经济的“血脉”,智慧旅游就是鲁朗国际化进程的“未来”。如今,鲁朗乡村旅游正从单一看风景向体验旅游、智慧旅游转变。“正是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鲁朗正在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向全镇、全业、全民模式转变,鲁朗老百姓也在开发更多项目来留住游客。”胡雄英说。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近日,新华保险首个大型CCRC社区新华家园·颐享社区在北京延庆亮相,标志着新华保险养老产业布局中的“乐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