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退息”的套路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出售“投诉技巧教程”收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二是诱导受害人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并要求受害人提供保单、身份证号、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预先收取费用或者承诺成功逃费、逃债后收取提成。
一般来说,“代理退保退息”主要存在三大风险:一是失去正常的保险保障。借款人在购买保证保险后,若在未还清贷款前提前退保,将导致借款机构的信贷损失风险上升。借款机构可能要求提前还款,影响借款人对该笔借贷资金使用的稳定性。若借款人发生债务违约,其信贷违约记录将被上传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个人未来的贷款、就业、出行、任职等方面产生较大限制性影响。
二是存在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的风险,某些“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
三是造成个人信息泄露。银保监会消保局指出,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对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对金融消费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持牌机构,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
二是选择正规销售渠道,消费者要在正规营业场所接受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线上线下渠道购买产品,该录音录像的要录音录像。
三是选择正规从业人员,金融消费者应注意查验提供销售服务人员的金融从业资质,防范诈骗风险。对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金融账户信息,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向不明第三方转账汇款。
四是通过正规投诉渠道反映问题,消费者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投诉渠道反映问题,依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注意防范“代理投诉”“代理退保”行为造成的二次侵权。
(陈朝思)
新闻推荐
(记者刘娥)拥有近万名专家、近100名两院院士、累计评选出近70名深圳青年科技奖得主……这就是被誉为深圳智库、“最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