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近日,杭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调查发现,杭州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涉嫌组织他人刷好评牟利,有百余家网红餐厅存在花钱请“刷手”刷好评的行为。(6月8日《成都商报》)
网络刷单早已很常见,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在电商平台上,好评多、下单量大的商品,排名会靠前,会成为其他消费者消费时优先选择的对象,为了让自己的店铺与商品能够排在前面,为了得到更多好评率,一些商家用起了歪心思,选择通过虚假交易进行“刷单”,好评与销量都通过这种虚假交易“刷”出来了。
这也由此衍生了刷单的“灰色产业”,背后甚至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如媒体报道,在某电商平台有大量店铺提供美团、大众点评刷单、刷好评的服务,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招募“大众点评写手”的帖子,还有用户利用自身的会员等级有偿写优质评价。这背后是一条完整的刷点评产业链:商家、第三方运营公司、中介或大V、派单体验、“交作业”反馈,整套流程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刷单这一“灰色产业”已经严重破坏了网购消费环境,让本来是规范商家行为的网购评价、体现商品欢迎程度的销量都能造假,所谓的“网红店”,可能是通过刷单“刷”来的。这种做法挑起了不正当竞争,还会误导消费者,损伤消费者的体验,恶化平台的生态。
刷单、刷评价的灰色产业链,虽然早已成了电商顽疾,但却一直禁而不绝,甚至仍在野蛮生长,呈越趋严重之势,亟待予以遏制。《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要斩断刷单、刷评价的灰色产业链,猛药方能去疴,对此要能加大治理力度,加大打击力度,如要加大刷单炒信者的违法违规成本,让刷单组织者、刷单炒信的商家受到应有惩戒,电商、购物平台、监管部门等,都要能守土有责,履行好自身责任。与此同时,还要鼓励消费者监督与举报。
对野蛮生长、仍在坐大的“刷单产业”不能没辙。要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网购环境,就要真正遏制“刷好评”等刷单炒信违法行为,需要形成各方合力,强化法治力量,让其不再有生存与滋生空间,这样才能还网购环境风清气正。
新闻推荐
因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在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的大好时机。“中国医疗产业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可以说是长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