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医南院完成南海区首例复杂型动脉瘤大血管手术。通讯员供图
南都讯记者田海燕通讯员王宛云日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简称省医南院)完成一例复杂的大血管手术。据悉,这类手术在南海区属于首例。“可以说这是一个探索,等到条件成熟后,在省医南院也能开展主动脉夹层等比较危急的需要就地尽快做的手术,避免患者转院带来的风险。”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图成说。
手术
30年隐疾变重病
57岁的张喜(化名)躺在病床上,他已经从ICU转出来第三天了。六天前,他在省医南院接受了一个复杂的大血管手术,他的心脏出了问题,而连接心脏的大动脉也出现了病变。“30年前在老家干活时就常常感到气短,想呕,当时只是在当地医院开了些药吃,短暂缓解。”直至去年10月左右他开始感到身体大不如前。“经常感到非常疲劳,气喘得非常厉害,说几句话就得喘上一会。”张喜说,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心脏问题。今年春节后,他住进了医院,经过一个月调节心衰,终于达到手术指标。
手术是在4月2日进行的。“病人来的时候病情已经挺重了,除了心衰和心率失常外,他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心肌肥厚,室间隔达到了2.9公分,同时还有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等问题。”主刀的孙图成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张喜需要做的手术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也算是比较复杂的。
避开深低温停循环减少并发症
手术的难点在于,除了主动脉瓣要置换,二尖瓣、三尖瓣要修复外,张喜的主动脉扩张范围大,也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处理。“一般来说,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做。”孙图成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是家里的水管坏掉了,要修,必须要关总闸。深低温停循环,就是要停掉血流供应,全身很多器官都要处于缺血状态。对于患者来说创伤大,并发症相对较多。”孙图成说,团队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案,简化步骤,减少并发症,但是又要保证病变血管全部置换,还要能够为患者节约费用。
“幸运的是,病人的心脏主动脉弓病变的只是一部分,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边解释,边画图说,“我们在病人的右侧颈动脉开管,和右侧大腿动脉开管插管,进行体外循环,保证大脑供血,而另外一端就不需要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从下午2:45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多,最终顺利结束了手术。
科普
大血管疾病呈增长态势
事实上,这类大血管的手术,每年在广东人民医院要做300多台,但是不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现在大血管类的疾病越来越多了,在全国范围来看都呈现增长的态势。”孙图成解释说,一方面是因为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各个医院包括基层医院诊断能力提高,发现的相关病人增多,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心脑血管类的疾病发病率就相应升高。“目前我们的手术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他坦言,尤其是对于大血管主动脉夹层类的疾病,24小时内的死亡率可能达到50%。“这类患者病情危急,必须就地尽快手术,如果转院则会有相应的风险。”
未来将开展“主动脉夹层手术”
据介绍,大血管手术,包括主动脉也包括一些静脉疾病的手术,而这类手术中主动脉疾病常见的有三种,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狭窄两类大血管疾病,病情相对没有那么危急,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择期手术,但主动脉夹层手术则是比较凶险,会累及全身很多器官和系统,有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和重要器官的缺血等而导致人猝死。“目前我们所做的这一例手术就是动脉瘤的手术,可以说这是一个探索,等到省医南院条件人员设备都成熟后,会做更多的大血管手术,还可能考虑在省医南院也开展主动脉夹层手术,这样就避免了患者转院带来的风险。”
新闻推荐
刘悦伦调研跨界河涌治理工作,提出多方协作消除“黑臭” “广佛两市之间没有埋怨,齐心协力治水”
新快报讯记者董芳通讯员潘志权报道“治水是一件老大难问题,但在广佛两市努力下,水质向好,老百姓满意度在提升”。为进一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