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研究院院长钟家淞接受本报专访。/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摄
万和新电气总裁助理钟家淞扎根容桂23年,与城市一起成长
31岁时成万和最年轻的部长
文/珠江商报记者叶芝婷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万和研究院院长钟家淞的办公室里,一棵绿色爬藤植物长得茂盛,向上攀爬的藤蔓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如钟家淞本人,活跃于自己的工作领域,不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1995年进入万和工作至今,钟家淞见证着万和的发展,同时扎根容桂23年,他也看到了容桂的变化。用他的话来说,万和带着自己的成长,而容桂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则令自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城市人文环境使人有亲切感
钟家淞是江西赣州人,1995年2月被万和招聘入职来到容桂,开启自己在容桂的生活。作为一名外地人,容桂人的热情、包容给钟家淞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记得,当时去菜市场买菜,虽然不会说“德语”,但是本地人的热情让他倍感温暖,有一种亲切感。
这样的热情和包容性也在万和的员工身上有所体现。钟家淞初到万和,被分配到生产车间做一个自动化加工项目。来到生产车间的第一天,钟家淞需要占用唯一一张的办公桌来画图纸,车间的维修工知道后,把办公桌让给了他,围着看他画图纸并向他咨询。“当时大家互相交流,他们把学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氛围特别好,”钟家淞说,自己第一天就跟车间的维修工建立起了感情。第二天当他来到车间时,维修工还是把办公桌腾给了他,当下觉得这样的互帮互助,能使人进步。
“城市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自己留下来。”1999年,钟家淞在容桂买房定居,成为了“新容桂人”。他把容桂这些年的发展变化看在眼里。曾经,华夏新城所在地是一片农田;容桂除了105国道,仅有一条像样的马路;出行没有公共汽车;逛街的地方屈指可数。现在,容桂给人的感觉是,城市配套设施愈发完善,路网更加发达,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市软环境的改善、升级,成为了容桂吸引人才居住、消费的重要条件。钟家淞认为,这里的环境给人以舒适感,让人觉得身心放松。在容桂生活23年,改变的还有钟家淞的口味。他对容桂、顺德的美食文化深有研究,并愿意跟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及客户分享,让他们从中了解这座城市的可爱之处。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容桂的餐饮美食行业近年来的发展颇有声色。容桂通过特色菜评选、成立容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美食旅游地图、举办慈善斋宴和观音开库生菜宴、推出《品味容桂》美食画册等一系列活动,擦亮了“容桂美食”金字招牌。2017年,容桂荣获了“中华美食名镇”称号。
制定针对性政策吸引人才
机械制造专业出身的钟家淞,在万和的这些年里,轮换了多个部门,练就了一身本领。他曾先后在制造部、技术部、品质部、售后服务部等部门工作。1997年出任万和品质部部长,31岁的钟家淞成为了当时万和最年轻的部长。如今回想,钟家淞觉得有点自豪。
万和“稳健、创新”的文化精神,影响了钟家淞的工作与生活。在他看来,自己跟着万和成长。“万和的管理层,十分务实,勤奋向上,容不得自己懒散。”钟家淞说,1999年至2003年,容桂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万和也在加快前进步伐,除了因为有人才的不断引进外,更重要的是万和依靠过硬的技术和优良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的口碑。
如今,万和已从当年只有5000平方米的厂区,发展到了有七大工厂厂区,这些厂区遍布国内不同地区,产品种类也日益增多,如有燃气热水器、壁挂炉、消毒柜、油烟机、烤炉等产品。未来,万和要走智能产品之路,产品研发要朝智能化家居方向发展,带来不同的家居产品体验。
在企业的位置不同,随之改变的是想法的不同。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钟家淞认为,容桂、顺德这座城市有自身的吸引力,但有些地方仍需要提升,以及解决一些问题。相对于当年的自己,他觉得当下顺德出台了相应的人才吸引政策。“但仍需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过来。”钟家淞举例,可以针对技术领域出台政策,引进有先进技术的人才过来,这样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发展,也推动容桂、顺德产业保持强有力的发展优势。
对一个城市产生好感,往往需要亲临其境方能发现其中的闪光点。钟家淞觉得,政府可以充当“媒婆”角色,为企业招纳实习生提供一些支持,让他们在岗位实习三个月后,对这座城市有更多的认同感。据悉,容桂现阶段正在搭建人才对接平台,让企业可以直接对接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引才助力企业发展。
新闻推荐
6月6日下午,佛山一中考点,几位高三学生正在进行“踩点”,通过门前公示的信息,仔细确认考试的考场及座位号。/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