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们正在农场耕作。受访者供图
27日上午,8点不到,何佩冰早早来到丹灶镇塱心村委会对面的一片土地上,这里已经聚集起一群塱心飞翔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他们正拿着农具进行土地开垦。
这片被志愿者汗水浇灌的土地就是塱心村的“开心农场”。自2015年起,塱心村委会就按照丹灶镇要求推出了这项以“开心农场”作为阵地的社会服务项目,持续不断地把农场收成的蔬菜瓜果派发给村里的老人。
当地两委干部和志愿者以公益送菜的方式,搭建了与村中老人的沟通交流平台,群策群力解决老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增强村民邻里互助意识,化解社区潜在矛盾。
黄逸豪何帆燕龚晶
以送菜走进村中老人内心
塱心村村中常住人口约20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400人,村中青壮年多外出工作,约三分之一的老人是独居老人。塱心村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部分收入来自厂房出租租金。
针对塱心村独居老人多的情况,志愿者们长期以公益送菜为契机,了解老人是否在生活中遇到困难。
去年,志愿者何佩冰在给一位独居老人送菜时了解到,这位老人家里到了雨天屋顶就会漏水。“老人向我们求助,说宁愿不要我们的瓜果,也希望我们能帮助她修好屋顶。”她回忆说。
最初,志愿者们打算联系丹灶镇志愿v站有修缮房屋技能的志愿者,帮助老人把屋顶修好。但是塱心村两委干部、项目负责人黎培和深思熟虑后,决定不贸然让志愿者去修缮屋顶,而是先联系老人的儿子。
“在进行志愿服务时,我们要把握好界限,避免使服务对象家人反感。”黎培和说,老人和儿子因为家庭矛盾而缺乏沟通,他希望能够联系老人儿子,让老人儿子去把屋顶修缮好,缓解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黎培和联系老人儿子后,对老人屋顶漏水的事情进行了沟通,并告诉他平时志愿者们是如何关心他母亲的,老人儿子随后很爽快地答应回去为母亲修缮屋顶,这家人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缓和。
在一次志愿者为这位老人举行生日会时,这位老人因为感动一直在流眼泪,结束时还不舍得志愿者们离开。“老人其实看重的其实不是送的瓜果蔬菜,而是有人去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黎培和说。
在公益派送的过程中,志愿者们经常会观察老人的居住环境和精神需求,集中反馈到志愿者微信群里再汇报村委会,并结合地方政府的政策进行帮扶,让符合条件的老人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塱心村两委干部张燕明表示,自从开始公益派送后,村里老人精神面貌得到明显改观,见到志愿者时特别热情,甚至还有老人在接受志愿服务后,希望能够加入志愿者队伍帮助更多的人。
广纳英才组建志愿服务队
创立“开心农场”的灵感,来自于黎培和外出参观一个社区创益中心时的所见所闻。该创益中心在天台种植了蔬菜,蔬菜由志愿者管理,自给自足。结合小时候看电视香港社工和志愿者入户探望老人的镜头,开辟农场作为志愿服务阵地的念头,在黎培和的心中生根发芽。
而志愿者队伍的起源,是受到一次御寒物资派发的触动。2015年的冬天气温极低,丹灶镇民政局需要把一批御寒物资派发给塱心村40多户低保老人。御寒物资需要及时发放,而仅靠村中7个经济社的社长,人手明显不足。黎培和就联系了村里的5位热心村民去帮忙派发。
最终,一个下午的时间,所有御寒物资都被派发到了老人们的手上。村民们的热心给黎培和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决定组建塱心飞翔服务队,吸引更多的热心村民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经过3年的发展,现在塱心飞翔服务队共有81名志愿者,志愿者们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有企业家、专职社工、农民、排灌站站长、家庭主妇等等,大家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为“开心农场”的建设和志愿服务的开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丹灶镇文化广场志愿v站组织部长商新民是塱心飞翔服务队的一员,目前,他正在通过自己的人脉,联系具有装修和搭建管道技能的志愿者,为农场装上喷淋装置,这样农场就不再需要人力浇灌,志愿者们的负担将得到极大减轻。
“丹灶镇团委和志愿v站都很支持我们开展志愿活动。”黎培和说。
志愿者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助人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肖喜才是一家抛光加工厂的老板,手上有着文身的他曾经沉迷于吃喝玩乐。去年经朋友介绍,他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现在只要有时间都会参加志愿服务,很少再去参加应酬和玩乐活动。
“参加志愿服务改变了我,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事例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肖喜才说,农场力气活比较多,而志愿者多是妇女,他正在尝试动员更多男性参加志愿队伍,减轻女志愿者们的负担。
引入专业社工形成长效机制
6月27日,“乐善塱心菜连心”塱心村社区营造项目经过为期5天的公示后,将获得南海区社工委举办的南海社会建设创新奖励资金项目10万元的探索性项目奖励金,还会有专家与项目进行配对,透过“线下实地指导+线上沟通”的方式促进项目成效的提升。
拿到这笔资金后,塱心村委会打算与佛山市南海区乐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合作,为项目引入专业社工力量。“之前都是两委干部和志愿者们一起摸索如何经营"开心农场"项目,我们希望引入专业力量产出长效机制。”黎培和说。
该项目将强化当地党组织领导力,把服务思维从菜地耕种延伸到社区营造,并引入慈善思维,充分发动各方力量,引入企业、基金会等资源。“随着农场的扩大,维护和管理需要更多资金,多元主体的参与才能让农场长期运营下去。”黎培和说。
同时,该项目还将探索社区治理机制,引导村民参与社会治理,促使村民与社区形成利益共同体。此外,该项目还将建立一个以农场为阵地的链接社区长者的社区互助网络。
黎培和认为,只有产出长效机制,“开心农场”项目才具有可复制性,推广到南海更多的地方去。而两委干部和志愿者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专业的社工去归纳和总结3年来的经验,编写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长效机制。
“其实农场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要结合自身社区实际,让群众喜闻乐见。”黎培和笑言,只要群众喜欢,办开心厨房、开心花场都是可以的。
现在,黎培和最关注的是如何维系好塱心飞翔服务队这支队伍,并把“开心农场”的品牌打得更加响亮。
“热心的志愿者们是最宝贵的财富。”黎培和说,队伍里没有等级意识,大家都是一家人,作为带头人他需要敏锐地发现各个志愿者的优点,发挥出队伍的最大能量。
同时,黎培和也利用一切途径去宣传“开心农场”项目的活动,让更多人知道这项塱心村的品牌项目。他认为,只有大家都感受到塱心村的改变,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源去支持项目的开展,更好地对接党建、社工委、妇联、团委等各方服务资源。
新闻推荐
珠江时报讯(记者/杨慧通讯员/连艺)酒驾回家途中遇交警查车,还叫上两朋友前来帮忙,未料朋友借着醉意阻挠南海区交警部门执勤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