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在企业做科研实践。(通讯员供图)
品牌项目档案
“博士进企业”
项目:“博士进企业”是南海区全力打造的高端柔性引才引智品牌项目,从2012年开始实施,至今已连续实施7届。
服务:每年的6月底或7月初,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以博士为主),将进入南海
区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开展课题攻关、科技服务。
目的:他们利用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帮助用人单位解决技术难题,搭建校地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校地双赢。
一大早,在佛山市奥策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李逸思坐在电脑前仔细查阅着资料。一有机会,她就凑上去和研发部工作人员聊天,了解企业研发项目瑕疵瓷砖自动识别的进展。
李逸思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博士生,了解项目进展是为她这次暑期实践准备。李逸思并不是单枪匹马,7月2日,由22人组成的清华大学博士团队带着具体的项目,奔赴南海的15家企业,开展为期6~8周的暑期科研实践。
连续7年暑假,以清华大学为主的多所高校共派遣了238名博士研究生,到南海上百家企业开展科研实践,为企业攻破170多项科研难题,加速南海“智造”,助力全领域建设品牌南海。
柔性引智
攻破170多项科研难题
“去年,清华博士解决力学技术难关;前年,上海交大博士帮助企业解决LED灯散热难题……”7月2日,在南海“博士进企业”研究生科研实践启动仪式上,佛山英儒启航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坚强对来企业的博士满口称赞。
“博士进企业”是南海全力打造的高端柔性引才引智品牌项目,从2012年至今已连续实施7年。
每年6月底或7月初,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以博士为主)进入南海区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开展课题攻关、科技服务,利用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帮助用人单位解决技术难题,搭建校地产学研合作平台。
南海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锐源表示,南海目前正聚力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全领域建设品牌南海,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博士进企业既能为高校优秀学子提供一个检验和锻炼自我的广阔平台,更能推动各高校与南海产业、项目和人才的对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南海孵化,提高南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虽然“博士进企业”只有6~8周时间,但这群知名高校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对南海企事业单位的帮助不容小觑。
去年暑假,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刘剑、杨聪到佛山市中研非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他们不惧高温天气,深入一线与工人一同工作,反复实验,就142毫米大尺寸非晶带材生产用氮化硼喷嘴的检测、存储、加工、使用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喷嘴的开裂问题,从而提高了氮化硼喷嘴的使用寿命,帮助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样为企业解科研难题的还有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山林,他去年暑假到佛山大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实践,采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对异形建筑物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与安全校核,解决了项目大型异形建筑物复杂的强度校核工作,为该异形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打下基础,完成企业大型项目科研工作的安全性关键技术问题。据大明照明负责人介绍,此项目总价值超过300万元,实践生的科研价值占比近60万元。
而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研究生罗斯特,从2014年到位于南海丹灶的佛山市南海区宏乾电子有限公司开展研究生科研实践工作后,一直对该企业恋恋不忘。
2015年,罗斯特向清华大学申请休学创业一年,与宏乾电子公司合作开展脸部识别方面的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取得良好效果。之后,罗斯特又与佛山市南海区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项目,定期到南海进入企业工作。
一项数据显示,至今,以清华大学为主的多所高校派遣238名博士研究生到南海上百家企业开展科研实践,攻破170多项科研难题,共同申请专利达41项,借鉴国际技术前沿翻译外文资料近50万字,撰写调研报告129万多字,创造经济效益超600万元,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校地双赢,推动着南海企业“智造”的发展。
据悉,省内只有南海被评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三星级基地,这是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里的最高级别。
服务升级
“博士服
务站
”引高才为企业所用
在南海与高校开展的“博士进企业”合作中,由于暑期时间有限,博士研究生们通常只是从事一些短期科研项目。因此,这些博士研究生也被形象地称为“博士暑期工”。
然而,对于参与其中的南海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要贯穿始终,这也成为南海众多企业遇到的难题。
针对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周期短、季节性强等短板,以及更好地引进更多人才服务南海企业创新发展,2016年6月,南海在“博士进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用人理念,充分发挥科技中介连接、对接和创新融合等专业服务功能,与青年博士联盟广东中心合作,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开创出一种崭新的人才服务模式——博士服务站,选取企业建立“博士服务站”。
“博士服务站”采用互联网02O模式,整合线上线下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时空、全专业的人才服务,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刚性引进高端人才“养”的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人才、科技整合转化效率。
位于南海的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正是当中的“尝鲜者”。该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拉链的香港上市公司,也是目前中国拉链行业中设备最先进、花色品种最齐全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但与龙头企业相比,其生产技术,特别是成型螺杆制造技术,远落后于日本品牌YKK拉链。
2016年,开易公司通过申报南海区“博士进企业”中长期项目,与青年博士联盟广东中心签订了共建“博士服务站”。建站后青年博士联盟广东中心派出博士深入企业调研,协助企业制定了技术研发项目需求和工作方案,通过“博士直通车”APP向高校、科研院所发布了项目需求,组织了一支跨学科的博士研发团队进行攻关。
经过半年的研发,基本实现项目的性能指标,并为企业找到国内相关制造企业,研发成本也由原来计划投入的90万元降低到30万元,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佛山英儒启航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是去年与青年博士联盟广东中心合作,成立博士直通车南海服务站。冯坚强直言:“博士联盟协助我们引入高端团队入驻,博士团队助力开发企业新产品,还协助博士团队申报佛山市创新创业团队……太多太多了。”
7月2日,广东珠江开关有限公司、佛山安美捷轻房屋有限公司等11家南海企业挂牌第三批“博士服务站”。截至今年,南海共有32家企业挂牌“博士服务站”。今后,挂牌“博士服务站”的企业只要提交申请,就可享受“博士直通车”中8000位国内外博士的资源,为企业在科研、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如今,博士服务站正探索着柔性引才的“南海模式”,加速南海企业“智造”的发展。
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通讯员基石
﹃博士进企业﹄7年发展历程
◎起步博士研究生暑期短实践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端人才短缺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为破解人才短缺困局,2011年12月,南海区与清华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签定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南海)”的合作协议,开辟了校地柔性引才新路径。2012年6月,首批50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进驻南海企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为扩大“博士进企业”科研服务的成果,南海区陆续与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吸引更多人才来南海实践,以便借此宣传南海的人才政策,使人才从了解南海到认知南海。
◎发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
2014年,“博士进企业”科研服务合作单位继续扩大,南海把吸引人才的眼光从紧盯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转变为向广东省内看,主动加强与广东省高校联系接洽。2014年2月,南海与广东工业大学签订研究生科研服务合作协议。同年7月,广东工业大学与南海开展第一批研究生科研服务合作,在南海企业中聘请6名校外兼职导师,成立5家“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
“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成为“博士进企业”中长期科研服务的最初形式。“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需事先考核企业的相关人员具备校外导师资格并聘用。合作培养形式以校外导师为主,每年从高校安排一名研究生完成理论教学学习后到企业实践学习,把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服务站”成为高校研究生成批轮流实践的站点,企业的项目可以借助站点加强与高校相关实验室签订项目合同。
2015年6月,南海区与华南理工大学签订研究生科研服务合作协议。
2016年3月,南海区借助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东风,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升级申请就有博士长期服务
2016年6月,针对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周期短、季节性强等短板,为更好地引进更多人才服务南海企业创新发展,南海区在原来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用人理念,充分发挥科技中介连接、对接和创新融合等专业服务功能,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开创出一种崭新的人才服务模式——博士服务站,探索柔性引才的“南海模式”。
“博士服务站”基于国家发展趋势及市场现实需求,以“互联网+人才”的O2O运行模式,在线上用“博士直通车“进行资源整合,在线下以“博士服务站”的方式落地,采用“人—车—站”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全专业、网络化的人才服务,使博士与企业无缝对接,进而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博士服务站”既弥补了暑期研究生科研实践的时间短、可持续弱等问题,又具备形式灵活等相关优点:
服务时间更长。博士服务站专门针对企业的中长期科研项目,以项目合作形式,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组织博士团队为企业提供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时间的长短因项目需求而定,可以是短期的一个月,也可以较长期的一年或更长。
服务主体更专业。暑期的研究生科研实践以在校的研究生为主,而博士服务站是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博士及副教授级以上的群体,包括了院士团队、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
服务效率更高效。博士服务站采用互联网O2O模式,整合线上线下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时空、全专业的人才服务,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刚性引进高端人才的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政、产、学、研、资整合转化效率,缩短研发与市场的时空路径。
服务方式更灵活。博士服务站引入专业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实现主动服务,为南海企业提供了链接博士等高端人才资源的平台,企业随时需求,可随时对接使用,使企业背后的高端人才资源时刻保持“温水效应”状态。
节省企业高薪养才的成本。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来讲,高薪养高端人才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博士服务站”直接剔除了“养”的成本,通过项目的实现使产出与效率相挂钩。
新闻推荐
2018南海创意设计周拉开序幕 引入国际设计理念 助推南海传统制造转型升级
IOD国际产业设计峰会在南海召开,拉开了“2018南海创意设计周”系列活动的序幕。戴嘉信摄6月28日,7位国际顶尖设计师首次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