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莞佛两地频频相互“串门”“取经”学习,而且,随着两地市级层面交流加深,两地镇区层面的交流学习也被带动起来。大朗镇党政代表团于日前赴佛山南海区考察学习。
长期以来,莞佛两市屡屡被外界拿来进行比较,这两座珠三角制造业大市你追我赶、竞争激烈,总是能吸引各方的眼球。佛山家用电器等制造业根基雄厚,人称“有家就有佛山制造”;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实力亦不容小觑,曾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之说,目前正向智能制造转型,全球每卖出四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产自东莞。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曾指出,佛山与东莞两个城市各有优势,两地地理相近,人文相通,干部群众感情深厚,产业相互依存度高,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的空间大。是的,尤其作为东莞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在提升城市品质、优化政务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东莞虚心向佛山学习。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中,在向“GDP万亿俱乐部”冲刺中,莞佛两市应该更紧密地合作交流。莞佛两个制造大市,如果能顺利实现制造业升级,在并肩合作中,顺利跨入“GDP万亿俱乐部”,那么,广深佛莞“四大金刚”将对珠三角乃至全省发展起到支撑、引领作用。而且,深远影响不止于此,当一个世界级湾区,聚集四个“巨无霸”,那毫无疑问会深刻影响中国的经济格局。
具体到此次大朗代表团考察的南海区,值得学习交流的地方也很多。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策划人、时任新华社记者王志纲,在珠三角考察了一圈,慧眼发现东莞、南海、顺德、中山四个经济重镇,并高屋建瓴地写了一篇文章《广东跃起四小虎》。一时间,“广东四小虎”成为与“亚洲四小龙”并称的概念。由此可见,南海当时与东莞一样发展迅猛,即使南海后来成为佛山市的一个区,也仍然是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南海在科技园区建设、集体土地入市、“三旧”改造等方面有突破性探索,其中的一些原则和思路,值得东莞深入学习和借鉴。
大朗是东莞产业重镇,全镇不产一根羊毛,却生产了全球六分之一的毛衣,“织城”美誉不胫而走。而近年来,随着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落户,毛织重镇再次刷新外界认知,创新元素带来十足“科技范”。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聚集的当下,大朗就是要“走出去”“放眼看”,把像佛山南海那样的先进经验“学回来”,特别是在城市品质提升、“三旧”改造等面,结合本镇实际消化吸收、为我所用,争取为东莞实现更高量发展、挺进创新型一线城市,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南海区人社局发布《广佛地区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专项调研报告》 超一半人择业自主性偏低 超九成更愿意在珠三角就业
羊城晚报记者景瑾瑾2日,南海区人社局发布了《广佛地区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专项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