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武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受访者供图)
委员档案姓名:胡建武界别:科学技术职务:南海区政协委员、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履职感言:成为政协委员,深感荣幸的同时,感觉责任重大。我会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从熟悉的领域出发,努力在技能人才的培育上踊跃发声。
■胡建武(右)向记者介绍中南机械的技术产品。(通讯员供图)
大半年来,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建武,经常往返北京和南海两地,期间和中海油共同合作的新项目敲定了,潜入深海的石油钻探机量产即将成为现实。
从一个“学徒工”成长为技术研发的“大城工匠”,胡建武的“制造”生涯中有很多创举,最让他骄傲的是他和他的团队用半年时间研制出的大型船用柴油机电控共轨单元,被装载在我国南极科技考察船“雪龙号”上使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带着不畏艰难的精神,2016年底,成为新一届南海区政协委员的胡建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技能人才培育发声。
中专毕业来南海一干就是24年
靠近广佛交界的位置,中南机械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大型风扇嗡嗡作响,记者见到了正在埋头工作的胡建武。
来自湖南的他,1995年刚从韶关第二技工学校毕业就来到中南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从“学徒工”开始做起,一干就是24年,从未离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珠三角经济腾飞,但电力紧缺,使用柴油发电机成为当时主流,但很多核心零件只能依靠进口,价格非常昂贵。1993年成立的中南机械,就瞄准了大中型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
胡建武回忆,当时中南机械采购了一批先进的数控机床,虽然老师傅们都出国培训过,但面对全英文的机器,厂里没人懂操作,大家避而远之的时候,他却对这些“新玩意”充满好奇。于是,他照着机床说明书,一页页翻字典,终于弄懂了这批新机床的操作方式。
正因为这种“敢于向新事物挑战”的态度,每当遇到技术难题,胡建武总是勇挑重担。
2013年底,中南机械进驻3D打印领域,从事相关器械的研发。胡建武说:“当时看到德国和日本都已经有了这种产品,就觉得增材制造会引领新的潮流,我们开始跟华南理工大学一起开始合作研发。高校可以提供我们需要的理论支持,但具体怎么生产,还是需要制造企业来摸索。”
“用传统的方式加工,要花费1~2万元的加工费,效果却不是很好。成本固然是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生产方式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他直言,在从事3D打印机器研发的过程中,用于传送材料的粉缸成为技术难点之一。
为了实现技术突破,胡建武凭借自己多年从事机械生产的经验,与公司的刀具供应商一起,讨论设计出了一种新的生产刀具,最终不但将生产成本降低到1000元左右,生产时间也从两三天缩短至几个小时,保证了产品质量,设计方案得以通过。
在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的墙上,印着这样一句标语:“优秀的产品一定是优秀的员工干出来的。”胡建武坦言:“我是从最小的技工开始做起的,给师傅端茶倒水那些,都经历过。我很明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技工,必须让他们专心从事某个专一领域的生产。”
就是这样,胡建武从学徒、技工、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技术总监,到而今的主抓技术研发和技工培训的总经理助理,24年来不断向新事物挑战,成为企业的技术领头人。
把“南海制造”做到极致
聊天中,胡建武带记者来到了他最熟悉的车间。他笑言:“柴油机电控燃油共轨单元喷油速度非常快,我们猝不及防,经常被喷得一身柴油。”
然而,这并不影响胡建武研发的进度。他带领的团队,利用半年时间研制出大型船用柴油机电控共轨单元,装载在我国南极科技考察船“雪龙号”上使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最初产生打破技术壁垒的想法,是因为一些国内的大型船厂跟胡建武“诉苦”,想要解决船只的供油瓶颈,实现国产化,而共轨主要用来存油。摆在胡建武面前的主要有两个难题,“设计要求在10多米的管道上打出一个"8"字形的小孔,我们要把精度控制在偏差2毫米以内,同时它要能承受1.5吨的压力,不能有丝毫的渗漏。”胡建武说,要保证各个部件结合处的密封性,尤其是阀门的密封性,对研磨工艺和接触面光洁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光是研究研磨工艺和接触面光洁度就花了三四个月。
花了半年时间,经过夜以继日无数次的实验,胡建武和团队终于研制出大型船用柴油机电控共轨单元,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产品国产化,实现年产80多台机组,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同时,大型船用电控共轨柴油机共轨单元研制项目也荣获了“佛山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如今,中南机械已是许多行业零部件供应商的“隐形冠军”,其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高端数控机床、3D金属打印设备、石油勘探关键零部件等研发中均有胡建武的身影。这印证着胡建武的口头禅:“做事情嘛,我要么不做,一做就要做到最好,将质量做到极致。”
胡建武也因此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佛山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和“佛山大城工匠”等,更享受国务院高技能人才津贴,同时他也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努力为技能人才的培育发声
“荣誉无形中给了自己一份压力,自己似乎成为了公司的形象代言人。随着个人社会影响力的增大,我必须更努力才对得起这份荣誉。”2016年底,成为新一届南海区政协委员的胡建武如此感叹。
胡建武口中的“更努力”,是指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尽己之力开展技能研讨活动,多了解一些技能人才的心声和难点,并“以点带面”落实传帮带,完成先进经验和技能的传承。
工匠精神的塑造和技能人才的培育是胡建武关注的焦点。胡建武认为:“工匠是先从工开始的,而后才能成为匠。"工"字再向下就是一个"干"字,所以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去干;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干"加上一横就成了"王"字,才代表在专一领域内有了一定的地位——如此才有可能称得上"工匠"二字。”
“工匠精神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要在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中补充工匠精神的内容,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胡建武说,很多人认为,工匠就是专注于自己手头上繁复、单调的工作,把这些工作做好、做细,做到精益求精,这只是成为工匠的条件之一,“更重要的是要有追求突破的创新精神。”
他非常认同南海挖掘“大城工匠”,弘扬“工匠精神”,传承质量文化的做法。他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工匠们的社会地位,还有利于增加工匠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扬工匠精神,不仅要求企业投入资金培养人才,开展工匠精神培训,也要求员工们主动学习,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每一件产品的生产中。”他建议政府为培训工匠人才的企业和单位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或奖励奖项,降低高技能人才落户本地的门槛,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水平,这样可以更有条件、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
在交谈中,胡建武多次提到“沉淀”一词。在他看来,传统行业的工人,要有耐心,要经过至少十年的沉淀,才能成长为技术型人才。他建议,技能人才要先把心态放好,认准行业方向,发挥行业精神,埋头苦干,让自己沉淀下来,才能有所成就,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宣扬正能量,带动大家一起为企业的全面发展作贡献。
对于未来如何履职?胡建武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在技能人才的培育上踊跃发声。”
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通讯员邹永榆
新闻推荐
企业迈向全球 品牌之城崛起南海以定标准、提品质、创品牌为路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南海制造”从品质向品牌跨越
■南海区第二届政府质量奖颁奖活动上,一线班组奖获得者上台领奖。(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新怡内衣旗下主打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