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焊接教练需要多长时间?一般而言起码需要20年。而新生代焊工刘仔才走出了一条极不平凡的路:入行8年就在国际焊接大赛中勇夺第一,14年来靠技术说话成为“金牌教练”,至今已教出200多名独当一面的焊工……
如今的刘仔才年仅32岁。这样一个顶级“焊王”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从焊接小兵到国际比赛夺冠
刘仔才并不是天生的天才,2004年他从韶关技校毕业进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也是一个没有实操经验的焊接新兵。一开始,他焊接时抓不住重点,没有控制好温度,他就不断找师傅“开小灶”学知识。“那时不懂什么叫做"工匠精神",但我心里憋了一股劲,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只有经住千锤百炼,才能成为技术高手。”刘仔才说。
焊接工种有一定的危险性,除了时时处于高温环境下,还有可能被火花烫伤。刘仔才全然没有害怕,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去干,参加工作前三年一直在各个工地上辗转,各种困难位置的焊接他都愿意去尝试,寻求更多的突破。
2006年,刘仔才被派到汕尾电厂进行焊接作业。其中一个两边都有封闭阀门的焊口,他焊了一天都没焊好,心中十分苦恼,晚上回到宿舍睡不着觉,翻身就去找工具书释疑解惑。果然看到“热胀冷缩”理论时,他恍然大悟:焊口两边封闭,焊接时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可能导致焊口封不上。第二天,刘仔才将一边阀门打开,让空气流通,结果顺利将焊口封住。
经验都是从一条条精美的焊缝中磨炼出来的。刘仔才小试牛刀,声名渐起,先后参加了广东台山、珠海、汕尾、顺德、广西百色、印尼穆印等常规火电工程项目及岭澳核电、阳江核电工程项目的焊接工作。
特别是在核电项目中,他逐步掌握了“大摇摆焊法”,焊出来的活又快又好,焊缝还有呈现出独特的红色,这为他接下来在焊接行业崭露头角奠定了基础。
2012年6月,在由国资委主办的2012北京“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刘仔才初生牛犊不怕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轻松上阵。“那么多作品摆在上面评审,我远远一看就知道哪个是我的,就是有道红色。”他对温度的掌控、操作的精细度都让评委们连连点头,凭借“摇摆焊法”勇夺钨极氩弧焊第一名。
拥有过硬技术的刘仔才,被称为是核电焊接“难题终结者”,工地一线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经常被派到省内外各个工地解决焊接难题;去年,他3次紧急赶赴广西防城港核电施工项目赶工。
核电焊接是核岛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项目共有二十多万个焊口,“每个焊口我们都会留下自己的名字,对自己负责,对项目负责。”刘仔才说,自己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让每个焊口都需要经得起核安全的考验。
在阳江核电一期工程四号机组常规核岛安装工程中,一段位于管沟处的不锈钢管道难住了大家,领导让刘仔才一定要解决好问题。结果他去了现场也犯难,管道处于地沟内,还紧贴墙和地面,操作空间极小且部分焊缝看不到。
但他没有退缩,想到了利用镜子反射的原理,可以对着镜子操作焊接。但由于镜子里的左右与现实中相反,对着镜子焊接容易出现偏差。为此,刘仔才对着镜子写了一晚上的字,终于适应镜子里的左右顺序。第二天,他在管沟里弯着腰,在昏暗的视野里,顺利以镜面焊法完成地沟管道焊接作业,保障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如今,刘仔才在同行中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2015年刘仔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又光荣地当选为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及党的十九大代表,近年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的“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兼青年岗位能手”、团中央授予的“最美青工兼全国劳动模范”。
新闻推荐
最高奖励1000万元推动军民融合《佛山市顺德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发布,今年开始实施珠江商报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