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城区综合治水措施下,丰收涌水质更优、周边环境更美观。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数百名市民架起“生命桥”,帮亚艺湖的鱼“搬家”,为解决亚艺湖水问题出智出力;禅城区的河湖保洁工人每天迎着太阳升起,在保护河湖一线挥洒汗水……
2018年,禅城有不少关于河湖保护的景象被市民记住,而这一工作将迎来“大考”。
在禅城区的“河长制”制度要求下,禅城区河长办将对各部门、镇街和各级河长开展实地考察,收集佐证材料,再让各评分单位打分。这是禅城2017年6月在区内全面推行“河长制”后的首次大考。
一年多来,“河长制”以制度、责任、问题倒逼政府各环节动起来,甚至带动社会各治水元素齐来“治愈”河湖。记者了解到,在“考试”前,各镇街、部门均已动起来,即使是不直接涉及治水的部门,也在职能范围内前所未有地关注“河以外”的事情,杜绝岸上污染。
正因如此,在顶层设计下,通过每个治水元素的努力,禅城的治水体系得以高效运转。禅城正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河长制”格局,为新一年的治水护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李晓莉
通讯员曾志伟
政民合力架起“生命桥”为湖鱼搬家
禅城区的不少市民仍然记得数月前的一幕。2018年8月,上百名志愿者用双手撑起“生命桥”,让近3万斤四大家鱼分批滑入三水区云东海湖,正式入住“新家”。
这些离不开水的生命体均来自禅城区的亚艺湖。此前,由于这些小生命在亚艺湖繁殖过度,只有28万平方米水面的亚艺湖不堪重负,水体自净能力愈发减弱。这不仅影响水质,也影响湖鱼的生长。以往一到炎夏,环卫工人每天都要从湖里捞出数百斤死鱼。
但从去年开始,这些湖鱼的命运就由市民来决定。
2018年5月29日,禅城区公用事业部门召开座谈会,邀请市民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共同商议如何处置亚艺湖中大量的鱼类。禅城区公用事业部门决定向广大市民征集好点子,并开通微信公众号留言投票等通道,收集民意。此外,在亚艺湖畔,该部门还设置了8块活动展板用作宣传,并指引市民投票。
针对湖鱼的命运,以及如何保护亚艺湖的水环境,该部门前后召开了两次座谈会,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收集、处理民间建议和意见。
该部门最终获得民间力量的支持,民间组织自发形成捞鱼、冷链运输等队伍,并对接上三水云东海湖,架起“生命桥”,使禅城亚艺湖的湖鱼顺利“搬家”。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真正感受到群众力量大,在处理湖鱼的问题上,他们更专业。”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总工程师李长洪表示,此次运走湖鱼解决亚艺湖水质问题的尝试,既给部门处理湖鱼提供了新方式,也给部门保护湖水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同时,该案例为禅城区各镇街、各部门解决湖水河水问题,提供了借鉴经验。
“佛山市民对生态、生命的关注,超出我们的预料。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坚定了要开启河湖治理共建共治共享道路的决心。”李长洪说。
方案出台让每项治水元素“动起来”
河湖问题异常复杂,其背后折射的是河湖治理集众智、集众力的需求,这要求每一个治水元素都“动起来”。
一直以来,治水、护水的重担往往压在涉水部门的肩膀上。如今在“河长制”的统领下,禅城各部门齐发力、现真功。
此前,禅城区分别针对镇街、部门制定了《禅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实施方案》,以及《禅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职能部门考核方案》。两份方案分别以各镇街、各部门为考核对象,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内容、考核安排、考核等次等。考核结果并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直接挂钩镇街、部门主要分管负责人的绩效。
制度倒逼、责任倒逼、问题倒逼,让各部门动了起来。禅城区公用事业部门在处理亚艺湖水质问题时,就绞尽脑汁地创新方法,使湖鱼和水质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制度统一、理念统一、思想统一的前提下,各部门除了关注主职外,更把目光重点落在了涉水的问题上,齐来治理、爱护河湖。
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是,除了水务、环保等直接涉水的部门,还有各镇街持续发力,一些不直接涉水的部门,也主动担起了职责,积极走到河湖保护的最前线。
“其实城市问题的治理是我们的主职,我们此前一直低头关注路面问题,如果没有投诉,网格员很少走到河边。”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综合执法)副中队长汤应军坦言,禅城推行“河长制”后,部门上下对保护水资源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如今分布在禅城各处的综合执法网格员,每天最少两次主动巡河湖,积极发现和反映问题。
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一位官员表示考核虽有压力,但也不必惊慌,因为“河长制”各项工作已经落到实处。
多点开花各部门治水亮点频出
在“河长制”的顶层设计上,禅城区专门针对各部门推出的一系列制度,对部门工作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少部门亮点频出。
其中,禅城区水务部门积极落实河湖整治项目。从2017年开始,该局就已实施水环境整治第一批次85个项目,计划投资约23.56亿元。其中,实施河涌整治工程17项、污水管网工程61项、水利工程7项。2018年3月,该局研究通过水环境整治项目计划,2018年到2020年计划总投资数十亿元,将100多个项目列入2018年开工项目库,并把30个项目作为前期项目库储备,有节奏、分梯次、连续发力压实水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任务。
禅城区公用事业部门在解决河湖问题之初,就引入民智,与市民一起“开脑洞”,提升亚艺湖水质。除此之外,该部门还加大了保洁力量,还市民洁净的湖面。
禅城区环卫工人熊朝应每天早上7时30分都准时出现在亚艺湖边,撑着小船,开始一天的湖面垃圾打捞工作。在禅城区,像他一样的湖水垃圾清理工作者有28名。禅城区公用事业部门派出这些工作者,每天对中山公园秀丽湖、亚艺湖等区内6个湖泊共150万平方米的水面进行清洁,保持湖水洁净。该局更是加大设备投入,对水域、滩涂、堤岸、生态浮岛等进行保洁和养护。
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将推进水环境治理等发展计划编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向人大作报告,并制定该局全面推进“河长制”的部门工作方案,在机制上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投资控制等,从“起跑线”开始就为各项水务工程顺利开展护航。
数据显示,近两年该局办理的水务工程立项共69项,总投资11.54亿元,为禅城区多个水务工程的审批提供绿色通道,通过顶层设计优化以及服务提升,有力推动水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在禅城区河长办有关负责人眼里,“河长制”的新机制是让各镇街、各部门履行职责和更关注水问题的基础,而河长办作为“河长制”的“大脑”,则是突破“九龙治水”局面的关键。
各级河长一发现问题,汇总到禅城区河长办这个“大脑”中,即可协调解决问题。各镇街、部门、河长都尽职尽责,问题通过协调和资源分享得到妥善解决,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支撑河湖水质的进一步改善。
禅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水务)
在禅城推行“河长制”一年多的时间内,禅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水务)建立健全了河长制湖长制方案机制,围绕打赢水污染防止攻坚战的目标,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同时,该局积极落实河湖整治项目。从2017年开始,该局实施水环境整治第一批次项目共85项,计划投资约23.56亿元。其中,实施河涌整治工程17项、污水管网工程61项(主干管网13项、村居管网48项)、水利工程7项。2018年该局研究通过水环境整治项目计划,计划总投资数十亿元,将100多个项目列入2018年开工项目库,并把30个项目作为前期项目库储备,有节奏、分梯次、连续发力压实水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任务。
该局还通过水面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入河排污口摸底调查工作、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河湖执法工作、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等,积极开展“河长制”任务落实和专项行动,为河湖治理提供各项支撑。
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综合执法)
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综合执法)在“河长制”的机制下,制定了针对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的专项行动方案,对固体废物的乱堆放、乱倾倒行为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固体废物不对河湖环境造成影响。
2018年,该局清理了南庄紫洞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附近,以及村尾—梧村大堤(佛开高速桥下)存在的多处建筑废料“垃圾山”,并联合公安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避免这些地方再次成为偷倒黑点。
此间,该局与19家渣土运输企业签订了《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工作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各渣土运输企业。
而在处理违法建筑方面,2018年该局全年共处理违法建筑案件543宗,拆除面积为15.02万平方米,其中不少为河湖边上的违法建筑,为保护河湖水质、维护河岸环境提供保障。
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公用事业)
禅城区“河长制”实施后,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公用事业)以河湖保洁为中心分阶段开展“清漂”专项行动工作,行动期间分别对沿岸滩涂地、堤岸、生态浮岛和问题多发河段进行重点清理,根据水域特点在漂浮废弃物聚集处合理设置漂浮废弃物拦截设施,确保水面无漂浮废弃物、两岸无杂物。
目前,每天共有28名环卫工人,对秀丽湖、亚艺湖等区内6个湖泊共150万平方米的水面进行清洁,保持湖水洁净。
每到夏天,亚艺湖水中严重缺氧,导致大量鱼类死亡,在阳光照射下鱼类逐渐分解发臭,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针对此问题,2018年5月开始,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公用事业)创新采用“社会共治、群民参与”的处理方式,广泛征询群众意见,经征询后,市民一致选择放生鱼类,解决亚艺湖的水质问题。
该行动由志愿者完成,该做法既保护了河湖水生态系统,又赢得了广大市民支持,在治理河湖问题上,该局逐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禅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禅城辖区内有医疗卫生机构278所,其中医院3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3所,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有171所。除部分中医诊所、中医坐堂医诊所、学校医务室、企业医务室无产生医疗废物外,大部分医疗机构均产生医疗废物。
目前,禅城区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均100%交由佛山威立雅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收运并处置,确保医疗废物“不落地”,不流入河湖,不影响河湖水质。禅城区已与佛山威立雅医疗废物处置公司签订合同的医院有35所、基层医疗机构有188所,其中部分为新执业登记或拟执业登记的医疗机构,暂未产生医疗废物。
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
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将推进水环境治理等发展计划编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向人大作报告,并制定该局全面推进“河长制”的部门工作方案,在机制上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投资控制等,为各项水利工程顺利开展提供力量支撑。
按照省、市、区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该局对项目的立项审批采用即时办理、关联审批、合并审批等方式,加快项目立项审批。该局还实行新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的小型工程项目,采用表格审批方式,项目方不需提交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在1到3个工作日内审批办结;对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在批前公示阶段同步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和修编,公示结束作出批复等。
近两年,该局共办理项目立项500多项,其中水利工程立项69项,总投资达11.54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加强了河湖治理,推进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和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新闻推荐
佛山市“互联网+”创新之路 5G时代的商业策略论坛在禅城举行建立大数据人才库 破解人才短缺难题
■论坛上,举行了共建佛山市大数据人才库签约仪式。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珠江时报讯(记者/罗艳梅)“今后,佛山将建立大数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