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波
今年1月11日,2018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揭晓,佛山禅城“共享社区”项目榜上有名。这是禅城“共享社区”获得的第三个“国字号”荣誉。去年11月28日,禅城区“共享社区”入选第四届(2018)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去年12月27日,“共享社区”案例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一项改革摘得三个“国字号”荣誉,“共享社区”树立了禅城改革史上的一个新高峰。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但是获奖的背后一定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在欢呼与喝彩之余,我们不妨再深入思考一层:为什么是“共享社区”?“共享社区”究竟做对了什么?它能为我们下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带来哪些启示和借鉴?
依笔者所见,禅城探索的“共享社区”能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做对了以下几大方面: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出实招解决社会存在的痛点。禅城区委主要领导曾明确指出,禅城的改革,不要为改革而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客观准确全面地找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在全国乃至全球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共享社区”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在社会高速发展、人口涌向城市的同时,新的社会“痛点”出现,与城市楼房越建越高、小区越建越漂亮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冷漠、隔阂。信息时代,大家可能在网络空间非常活跃,却不知道邻居姓甚名谁,“远亲不如近邻”渐成过去式。社区融合度不高、线下真实身份难辨、网络诈骗让人处处设防等问题,成为现代城市社会共同的“痛点”。
针对这些“痛点”,禅城区以城市老社区最集中的祖庙街道为试点,探索“共享社区”建设,引入共享理念强化社区聚合力,推动社区治理向基层下移,让睦邻友好关系重回城市社区。
杜绝无病呻吟、搞花架子式的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切中时代发展的痛点,确保改革更“接地气”,这是“共享社区”带给下一步改革的一大启示。问题不穷尽,则改革不尽止,对准问题的“靶子”,改革之“箭”才射击得更精准。
二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善用信息化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借力现代技术提升公共治理效能,既是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也是顺应现代治理的要求。禅城区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树立高度的“数字自觉”,率先挺进区块链+政务应用的“无人区”,运用区块链技术唯一性、不可篡改等特性,确保供需双方信息的真实性,重构社区信任机制,让居民的“需求清单”与“供应清单”精准对接,让共享行为转化为“掌上动作”,成功破解“陌生人社会”症结。
“共享社区”是禅城区善于借力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化解基层治理难点的一个典型样本,也可为产业转型升级、政务服务优化提供新思路、新理念。
三是践行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共享社区”一改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理念,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让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正如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所说,党委政府提供的服务,并不一定是社区居民所需要的。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来解决信息不对称,让“你所供应的成为我所需要的”,从以往的GDP导向变为居民的幸福感导向,如此调动参与社区治理各方的积极性,给各方参与者赋能。
禅城的“共享社区”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激活了社区“沉睡”的各类资源,激发了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让共建共治共享照进现实。以塔坡社区鸿业新天地小区为例,几年前第一台电梯更新时耗时两年。更新第三台电梯时,居民自主议事,在共享小屋里协商解决,只耗时两个月。这是建设“共享社区”以后,居民联系紧密、自治协商后的禅城新效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禅城区“共享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的自觉实践。
四是创新机制,形成了可持续生长、发展的闭环。“共享社区”以党员志愿者带头,形成了“献爱心换积分”机制,构建了激励融合共享机制,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双重服务平台,开辟物品共享和技能互助两条路径,拓展三级联动的多元化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了动力、路径、平台等问题,形成了可持续生长发展的闭环;还留有接口,将来可与一门式、云平台等对接,让系统不断“成长”和完善。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禅城区的“共享社区”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让党组织得民心、让群众得实惠、让干部得口碑。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共享社区”的探索开了个好头,距离构建起现代城市熟人社区还有一定的差距。改革还在进一步深化中,如禅城正推进祖庙街道社区与其他镇街社区结对共建,活跃共享氛围,优化积分激励机制等。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期待禅城以“共享社区”为例,汲取成功的力量,继续在现代治理领域开拓出更多的“共享社区”式的新样本。
新闻推荐
乘客抱病童求助 他闯红灯紧急送医老人车上突发病 他帮忙拨120求救禅城两位公交车司机上演爱心一幕
珠江时报讯(记者/区辉成通讯员/吴颂明)近日,在佛山粤运公交127路和119路公交车上,均发生了乘客突发急病,当班公交司机及时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