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用大数据手段对收转运车辆进行实时调配,优化南海的垃圾处理效率。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让卫生黑点实现绿化提升;大数据的应用,让消防隐患得以排查整治;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让网格化治理更加高效……
2018年,南海提出全区各镇街、各部门强化党建引领,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区镇联动、镇村联动、部门联动,充分发动群众,深入推进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两违”查治等重要工作。一年过去,一个个生动图景的背后,是一个全新的治理格局正在南海加速形成。
“南海的实力、活力在基层,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南海将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传承“活”的品质,整治“乱”的现象,成就“治”的品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何帆燕黄逸豪卢浩能赵进
整治优化环境加强社会各方力量联动
因为毗邻万寿街、石马街等多条历史老街,九江镇的红棉公园是备受老街坊们青睐的休闲去处。然而,在2018年之前,因为缺乏规划,这里曾一度被荒废,丛生的杂草、乱飞的蚊虫让这里成为了一个卫生黑点。
2018年,红棉公园被纳入“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通过设计改造,原来全封闭式的公园变成了全开放式,并满足此前收集的群众需求,新规划绿化带,预留了大片活动空间,改造成果获得群众点赞。
如何强化区镇间、镇村间及部门间联动?如何在项目开展中充分发动群众并回应群众需求?这些过去困扰地方政府的难题正因为“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的开展得到有效解答。
以2018年度的行动开展情况为例,这是南海启动该行动的第二年。通过充分发动,南海从社会各界收集到的反映环保热点问题的图片合计22420张,涵盖了城市升级改造、村级工业区整治、环境综合整治、社区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
从项目数量上看,南海这一年开展的年度整治目标数量与去年相当,经济(社)项目依然占比最高,在八成以上。镇(街道)项目依然是70个,村(社区)项目数量比头一年增加19个,达到2760个。换言之,进入第2年,推动力度有增无减。
“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并非南海探索新时代联系群众工作的唯一途径,而且单从参与环境整治的群体构成中便可看出,除了市民群众,越来越多的专业社会力量正投身其中。
里水镇广和大桥地处广佛交界,因周边物流园区众多,单周车流量极大,曾一度成为黑烟车的频繁出入地。
为整治违规行驶的黑烟车,对黑烟车进行追踪、取证,南海区环保局上线了“黑烟车实时监控抓拍系统”和“黑烟车中心管理应用平台”,通过已建成的监控点对黑烟车进行在线智能监控。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两套系统的建设方来自广州。
“这并非我们首次参与南海的环境整治项目,南海重视环境整治,建有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我们非常愿意参与其中。”上述系统的研发企业——广州市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毓勤说。
在南海,单是进驻了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的本地注册环保企业便近300家,外地在南海从事环保业务的环保企业超1000家。
创新信息化思维大数据手段贯穿各领域
在南海的城市基因里,深深埋藏着以信息化发展经济和城市的DNA,在观察南海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过程时,不难发现,信息化或大数据的思维贯穿始终。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南海的环保产业,正采取大数据的手段,以信息化运营其无害化处理垃圾业务。通过建立一套大数据统筹的生活垃圾集中控制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身处中转站调度中心,便可对南海全区的10个垃圾转运站和近百辆垃圾转运车的运行情况做到一目了然。
“依托信息化,通过大数据手段,我们对收转运车辆进行实时调配,安排合理快速的收转运线路。节省下来的运营成本被用于技术攻关,开发更清洁的垃圾处理技术。”瀚蓝环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南海,不单环境保护层面,信息化思维和大数据手段也正被应用到行政审批、社会服务、消防安全等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2018年9月,“智慧消防”系统上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人像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南海正创新管理方式,对全区超过30万家各类型场所的建筑结构、建筑平面图、消防设施情况等数据进行标准采集,建立治理闭环,实现精准预警分析,强化指挥救援实力。
1个月后,南海召开“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会议,会上确定了“数字政府”建设首批推进的重点项目,包括新OA系统、“城市大脑”、大安全平台、政务外网升级改造、物联感知网建设、智慧环保、智慧慧眼和智慧医疗等。2万名公职人员可以同时在线、移动办公;人员出入政府大门用手机二维码就可实现;全区政府运行状态可实时监测……这样的场景,即将在南海区实现。
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治理与服务能力的布局,已开始在南海凸显。“建设"数字政府"最终是要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说,接下来,南海将继续按照弱化部门职责、强化岗位职责的思路,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动审批流程再造,推动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设立专职网格员社会治理事半功倍
接到村民报料称发现有车辆正在偷排废水时,网格员黄建勇正在九江镇下西社区进行例行巡查。闻讯后,黄建勇赶往现场,发现一辆车停在路边,正把废水、废料偷排到雨水井中。他见状马上打开手机上的APP把情况上报,成功协助环保部门扣押了排污车辆。
“与群众的良性互动,使得社会治理网格化事半功倍。”南海区政务办副主任谢建辉表示,黄建勇的例子正是南海“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动体现。
位于桂城天佑南路的南海区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应急)中心6楼,大屏幕上的南海1074平方公里辖区面积被划分成1022个网格,通过大数据技术支撑,6885个网格员报送的数据在这里得到实时呈现。
2018年7月,南海区出台《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经过多年的探索,南海已构建起了“驻点联系+网格化”互融共进工作机制,全区各镇街推广使用网格化平台的驻点联系清单,实现工作平台、团队服务、工作内容、民情数据“四融合”,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社区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网格化。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收集网格管理对象超过108万个,累计巡查469万多次,上报问题隐患111万多个,问题总办结率达到99.57%。其中,公众通过“南海政务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上报社会治理网格化事件7274件。全区火灾伤亡事故同比下降50%,商贸制造业伤亡事故同比下降11.11%,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2.1%、20.5%。
事故、警情数字的下降反映的是网格化治理效率的提升。而随着《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改革的开展,新的局面也正在出现。
例如,专职网格员队伍诞生了。从前全面网格化的模式里,网格员必须事无巨细进行跟进,但没有足够知识背景,以及时间、体力、精力去跟进,也难以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而改革之后,除原来社区的兼职网格员外,全区新组建了800多名专职网格员,由镇街网格办直接管理,重点查摆环境污染、“两违”建设、无牌无证经营等问题。
此外,网格化同样从“管治”走向了“数治”。目前,南海借助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已经完成了21万个对象的基底数据的采集。在此之外,行政审批与社会管理的“审管联动”也有了数据支持。
目前,南海区企业从办理工商登记起便被纳入监管平台,网格员可以根据巡查情况对企业实际进行动态更新,实现了企业管理的联动。利用这种方式,单是在2018年,南海便已经发现利用虚假地址注册公司、没有办理相关许可证等问题328个,已解决问题数305个,办结率为92.99%。
据南海区政务办介绍,接下来,南海将进一步提升专职网格员队伍的治理水平,优化提升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建立海量数据图层,实现全区“一张图”大数据管理;并以党建引领联系群众为基础、网格化作为手段、大数据作为支撑,全力推动基层善治。
新闻推荐
南海再推第三批 46个网上办理事项涉及13个部门,涵盖企业经营、投资建设及社会民生等领域
■市民在行政服务中心办事。(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佛山市南海区网上办理事项目录(第三批)珠江时报讯(记者/罗炽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