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紫姑井集合。传说这里有紫姑庙,是唐代紫梦霞仙姑炼丹处。现在庙已不见,仅存两口炼丹井。紫姑井,深约1米多,清澈见底,不涸不溢。古井前面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亭柱两边有2副清代光绪年间的对联:“岁岁不忘仙女迹,时时当念旧龙泉”;“忧国忧民祈雨露,翻云翻雨报真诚”。亭里面供着紫霞仙姑的陶瓷像,有对联:“紫气东来仙女在,姑娘为民救人来”。
出发,我们起步启程了,走新修的栈道。一条崭新的九龙岩木栈道迂回曲折地往谷下伸延,栈道两旁,竹木滴翠,珍卉吐花。人在其中,一切烦躁飘然而去,清爽的快感渗透全身。从桂城来的捷媚姐没有忘记,那次我们参加西樵山“樵享”活动。凯平兄用近乎专业的摄影技术在这条栈道上为她和侄女丹拍了无数帧的倩影。从紫姑井到景良亭,路长约十多公里,宽约1米,全程徒步约1个小时。一路上,有点原始森林的味道,可以见到蔽天的古木。
走过景区石燕岩牌坊,我们来到了腾云峰东南麓,景良亭是一座水泥构筑的十二柱双重檐四角仿古方亭。景良亭在1984年落成,由顺德何良、罗景云先生捐资兴建。亭檐横匾题写:“景良”二字。亭柱有一联:“景色二樵多,云开喜并罗浮月;良畴千顷阔,目极难分何处烟”。联中将何良、罗景云名字嵌入,写景状物,妙趣横生。观日出、看景色,景良亭是十分理想的处所。登亭极目远望,珠江三角洲的特色景观——桑基鱼塘赏心悦目、壮美无比。此风光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誉为“世间少有的美景”,“良性生态环境的典范”。一九八四年岁次甲子,南海县西樵山建设委员会立《西樵景良亭碑记》有记:“何良、罗景云先生,顺德人,雅爱西樵之秀丽,尝流连于泉石之间,捐资建亭一座于天窗格上,立于崖石云表之际,依西北,面东南,仰望南瞑云海之幻化,俯瞰锦绣水乡之连绵,清风徐来,襟怀畅快,为众人御天雨而蔽风日,增景致而壮行色,亭成之日,名曰景良”。
在景良亭后壁有摩崖石刻:“敬”字,字下刻:“丙寅夏,袁敬华题、陈作梁书”。我边看着边推算,1984年是甲子年,1985年是乙丑年,那么丙寅年应该是1986年了。
“爸爸,那个叔叔在抽烟。”女儿叫道,“他的烟熏得我的鼻子不舒服,我要一脚踢他到大西江。”同行的子华发作烟瘾,在点火吸烟。女儿发脾气正用脚踢他。“住脚,没礼貌!”我喝道。子华笑笑说,没关系,闹着玩。我说,那不是的,小朋友对大人无礼,就是不敬。你看那个“敬”字这么大个。是的,这个“敬”字径有1.2米大小。女儿,你知道何为“敬”么?
“敬”就是要有礼貌地对待人。《说文解字》中说“敬”:肃也,从攴茍。《左传》说:敬德之聚也。《论语》曰:修己以敬。子华说,我们还记得那次到小塘树本堂采风么?记得,树本树人,我们还走过“道义之门”。是的,有“道义”的人值得“敬”。那时叶老萨(叶永祥)为我们讲树本堂的历史,说到为人的道义,还为我们唱起他创作的《道义之歌》。我们要敬重有道之人。也许,我还没有弄清楚明白书写者在景良亭的摩崖刻上“敬”字的具体原因。但在这里,我至少明白为人者应该“敬”的道理。紫姑炼丹祈雨为救人民的故事在西樵山流传,故紫姑受山民敬仰。我们要敬仰的还有云岩寺老和尚在抗战中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爸爸,你看,那些山花开得多漂亮。女儿在那边欢叫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小孩儿的纯真,也是一风景。景良亭中说“敬”,我们敬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理学大师王阳明有云: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西樵山是有名的理学名山,我等听看圣贤之言理,当要明白。有敬畏之心,就有所为有所不为,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所不在,君子慎独。南海有两条路,命名为“广大路”、“爽泰路”,何解?我听西樵长者梁光泰说过,那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为人民办实事的当政者,是对他们一种朴素情感发自内心的“敬”。梁广大主政南海,罗村建了广大路。梁爽泰在金沙镇当书记,有政绩于民众,百姓心底里命名了一条爽泰路。
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没有伟大的品德,就没有伟大的人。”当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纯洁自己,改变自己。敬天重地、与人亲善,我们始终相信:生命中学会了“敬”,才有了关爱,才有了善良,才有了坚韧而会变得更加亮丽而精彩!
新闻推荐
近日,东凤镇2018年“商会杯”五人飞艇公开赛正式开赛,共100支队伍参加。东凤镇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人飞艇赛已举办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