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鹤峰村村口池塘水清岸绿。/佛山日报记者崔艺文摄
文/佛山日报记者崔艺文
“你看,你看,好大一条鱼呀。”黄善伦是里水镇鹤峰村村前池塘及公厕保洁员,每天负责打捞水面漂浮垃圾和收集堤岸垃圾,在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却往往会带给他意外的惊喜——垃圾变少了,水更清岸更美了,家乡人居环境的提升让黄善伦充满自豪。
从美村计划到乡村振兴计划,里水作为南海区连片乡村振兴先行区,在改善村居环境方面“先走一步”,以落实“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为契机,兴起示范品牌村居建设热潮,开启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近日,记者走进里水,透过村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民满满的幸福感,感受到振奋人心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生态治理文化挖潜齐头并进
走入里水赤山村,就犹如走入一条广府民俗风情的展示长廊,将军第、御夫李公祠、天復李公祠等古建筑一字排开,它们默默地述说着赤山的光辉岁月。赤山是里水过年最热闹的一条村,也是粤剧名伶半日安的故乡,至今已历经322年历史风雨的洗礼。2015年,赤山村被评为“佛山市宜居村”,2016年底,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行走在赤山村,你能看到大片的花田水道,村头的家猫在冬日暖阳下伸着懒腰,榕树下三三两两的老人围坐一起,饶有兴致地研究棋局,游客纷至沓来抢在巨型的水车造型景观打卡拍照。而赤山村史馆、名人馆、将军馆,更是村民和游客们休闲的热门去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凝结了干部群众的勤劳汗水。赤山村党委书记陈惠燕说,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中,赤山、福南、福西、谢溪4个经济社就清运垃圾约600吨,极大改善提升了人居环境。目前“三清三拆三整治”已经成为常态化工作。
随着里水“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赤山村挖掘古村古迹特色,打造地方品牌特色。“这里今后也会作为青少年的活动基地,让他们来到这里认识家乡,记住乡愁。”陈惠燕介绍,早在六年前,这些古建筑却沦为村内的闲置区域。随着村居环境的提升,游客增多,对村居历史风貌、精神追溯有了更高的追求。赤山村先后投入约2000万元,对祠堂等古建筑进行“修旧如旧”的提升工程,将祠堂打造成村史馆、家风家训馆等村民文化活动的阵地。
党员带头村民互评共建共治共享
生态宜居的新画卷不只是在赤沙村,记者在鹤峰村看到,这里的村道也是处处干净整洁,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庆氛围。顺着岑岗公园拾级而上,不远处可以看到一个适合休闲娱乐的景观平台,沿着村道行经村口池塘,又有一个绿树成荫的村民小公园,公园里很多村民带着孩子享受冬日暖阳。
“先是党员带头干,然后是村民代表和治安队员一起干。”提起生态环境提升,鹤峰村经济社社长黄衍文说,从2016年开始,鹤峰村就把党员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评比及党员参加美化村容的义务劳动作为党员考核内容之一。
2018年1月开始,鹤峰在党员、村民代表以及治安队员的考核方案修订中,新增了与环境整治工作相关的考核事项。通过巡查,发现有带头乱搭建、乱倒垃圾等影响村容村貌行为的进行扣分,除扣分外,还将对其发出整改通知书,并附上相关图片资料,督促其在限期内进行整改。
“接下来,我们要给各村各户建立管理档案。”黄衍文说,今年将利用村民互相评比竞争的方式,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村居环境改善的工作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村居环境。
近年来,围绕梦里水乡战略,里水不断做靓人居环境,做大生态环境优势。里水镇镇长谭艳玲介绍,为了如期实现打造南海区连片乡村振兴先行区的目标,里水强化统筹力度,目前已成立梦里水乡乡村振兴公司,对全镇乡村振兴项目在产业转型、村居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全镇的环境提升项目在设计风格上协调统一,同时激发村(社区)主阵地活力,发动全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全力打造南海区现场振兴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张闻、通讯员何敏玲报道:1月30日,南海区气象局召开了春节天气新闻发布会。根据预测,猪年春节总体天气和暖,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