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昨日开幕,市长朱伟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报告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把全力以赴稳增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列为前三位。而在着力谋划发展大计的同时,报告也关切民生冷暖。“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直面百姓呼声、民生热点。
2018
新成绩
2018年佛山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35.88亿元,增长6.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3.14亿元,增长6.3%,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其中,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从全国看
●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品种创新与风险防范等工作获国务院通报激励。
●成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城市。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较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获批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4个、累计达13个,驰名商标总量160件,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在全国率先实施“3+5”商事制度改革模式和启用全程电子化“零见面”24小时智能商事登记系统,成为全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城市。
●“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获“中国法治政府奖”,还入选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典型案例。
●“区块链+共享社区”入选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
●对口扶贫协作四川凉山州工作在全国考核中获评“好”等次。
●启动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获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先奖和中国营商环境创新奖。
●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期绩效评估获评最优等次。
从全省看
●贷款余额1.05万亿元,增长11.5%,成为全省首个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的地级市。
●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累计达20家,14家企业入选省百强民营企业。
●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268个,累计达580个,总量位居全省首位。
●创建全省首个“放心消费”试点城市,消费环境评分位居全省首位。
●佛山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启动建设,张槎街道获批创建全省首个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创新试点镇。
●全省率先复制“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
●成为全省“信用奖惩、一键搞定”试点城市。
●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初显,岭南文荟小镇、仙湖氢谷小镇等12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数量居全省首位。
●成立全省首个技工教育集团,启动实施技能人才“2357”工程。
2019
新征程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进出口总额增长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5%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九大关键词
(亮点摘要)
1
稳增长
●加快推进碧桂园“机器人谷”、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美的库卡智能科技园、大疆创新科技、乐华家居总部生产基地、织梦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放宽技术改造事后奖补范围,引导12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到2020年成立1家省级和20家市、区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培养粤菜师傅3000人以上,各区各打造1~2条特色美食文化街区。
●积极申报佛山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2
高质量发展
●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装备制造、家居2个超万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形成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2个超5000亿元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4个超3000亿元产业集群。
●到2020年完成23.06平方公里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力争净增“四上”企业2000家以上。●力争每年新增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大项目10个以上。
●实施企业“添翼计划”,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股份制改造企业30家以上。
●发挥广东工业设计城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世界设计之都”。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推动三山新城与广州南站接壤片区对接,谋划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打造大湾区标志性项目。
●推进南海新交通与广州南站衔接,争取广州地铁28号线接入佛山西站。●着力引进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深圳产业外溢项目。
●力争开通佛山西站至香港的高铁线路,构建香港—佛山1小时经济圈。
●建立健全“澳门+佛山”合作机制,加强经贸、文化、金融、中医药等领域合作。
4
集聚创新资源
●努力将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重大引擎。
●实施“一环创新圈”战略规划,打造“东北—科创环”“西南—智造环”,构建“一核五平台多节点”创新体系。
●佛山国家高新区力争到2020年跻身全国高新区20强。●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000家。
●推行“优粤佛山卡”,为持卡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医疗健康、子女入学、金融支持等优质服务。
5
城乡区域统筹
●推动“强中心”由“禅桂新”全面拓展为“禅南顺”。●加快推进地铁
2号线一期
、3号线、广州地铁
7号线西延顺德段等项目建设,
继续做好
2号线二期、
4号线、
9号线、
11号线和
13号线等前期工作。●到2020
年打造
100座示范文明公厕。
6
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
●按“市统筹、区建设、市区联动”原则,加快建立健全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打造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市级统筹的示范区。
●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4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平均审批时间不超过25个工作日。
●研究出台产业发展保护区工业用地提升指导意见,加大对闲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的处置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拓展土地利用空间。
7
三大攻坚战
●发挥总规模100亿元上市企业通济基金作用,纾解上市企业股权质押风险。●发挥“万企帮万村”行动示范效应,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推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8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黑臭;新(改)建接通污水管网1000公里。●确保PM2.5浓度控制在36微克/立方米以内。
8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力争完成新(改、扩)建幼儿园44所,新增学位1.8万个
●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加快建设市颐养院和新社会福利院。
●力争到2022年3家重点建设医院跻身全国同类医院百强,4家培育建设医院排名全省同类医院前五位。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260元。
2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1万个。3推进普惠性幼儿园生均拨款按星级分类扶持。4市妇女儿童医院建成投入使用。
5免费筛查新生儿疾病,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6完成省下达的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7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8开展文化进园区普惠性活动1000场(次)。9新增(改造)公园绿地面积81公顷。10建设20项民生水利重点工程。
9
服务型政府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着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
●坚持厉行节约,一般性支出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严控“三公”经费预算。
统筹
/珠江时报记者操小山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源力
操小山
新闻推荐
昨日刘亚平来到医院探望谭女士并抱起她的宝宝。救人广州日报佛山讯(全媒体记者黄子宁、曾毅通讯员梁晓茵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