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通济,定格幸福一刻。
骑手郭道宁广佛地铁全线开通运营后,第一次迎来“行通济”的广府客。有广州街坊一大早就搭乘地铁赶到了通济桥。也有广州街坊“坚守传统”,骑着单车来“行通济”。73岁的“广州梦骑行队”队长郭道宁骑行参加“行通济”有三年了。与此同时,佛山出生长大的港澳乡亲也回乡省亲了。他们带着孩子,带着对老同学的祝福,回来了。
搭地铁、骑单车:
“老友记”们从广州来了
去年正月十五、正月十六两天,广佛地铁旅客量合计达到了66.8万人次,日均则有30.7万人次。而从今年2月份前18天的情况看,平均每天有35.3万人次往返广佛;同时,靠近元宵节的7天中间,人均旅客量都超过了40万人次。
昨天是元宵节,一早,记者从广佛地铁沥滘站出发,搭乘地铁“行通济”。不到10时,广州沙园地铁站已经人头攒动。吴阿姨、吕阿姨等四位“老友”清早就结伴步行到广佛地铁的广州起点站“占座”,乘地铁到佛山同济路地铁站。吕阿姨告诉记者,以往“行通济”,只能搭公交,现在方便很多,坐着地铁走到哪玩到哪。徐阿姨(化名)要买风车,其他阿姨马上建议,“那快点买,要赶在过通济桥之前。”她特意给孙子挑选了有“学业进步”字样的风车,得到了来自老友们的一片祝福。
几位广州的骑友告诉记者,他们来自不同的骑友团队,一行总共20多人,一早就从广州不同地方出发,骑行数十公里到达通济桥。“如意骑队”队长刘少廷表示,他们的骑友已经参加了起码十年的“行通济”,每年都会选择从广州骑行到佛山,以健康方式亲身践行广佛同城。他们也希望,广佛同城化今年可以“更上一层楼”。
在这些骑友中,郭道宁已有73岁高龄。让人有点意外,他是“广州梦骑行队”的队长,以骑行参加行通济也有三年了。他告诉记者说,年轻参加工作时候就喜欢骑行,但开始系统骑行是在2012年。“当年伦敦奥运会,我和骑友们从意大利罗马骑行3000公里,跨越6个国家到了伦敦。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去年雅加达亚运会,我都组织骑友到当地骑行。”虽然已过古稀,但郭道宁丝毫没有停歇的想法。他表示,现在一天要绕着珠三角城市骑300公里才过瘾,而且还在不断锻炼、不断提高。他告诉记者:“我打算在3月2日挑战日骑行400公里,力争今年8月到法国参加90小时以内挑战1200公里的比赛,为国争光!”
银发族、旗袍装:
他们从港澳回来探亲了
在一场元宵寄语的特色公益活动中,佛山市文明办现场免费派放了2000张明信片,并提供免费邮寄服务。只见一位高瘦的老先生小心翼翼地写好明信片,放进邮筒。原来,这位徐先生在佛山出生成长,成年后去到香港生活。今年元宵节,他特地从香港赶回佛山,参加“行通济”活动。
“我就是这里的人啊,通济桥周围的地方我都熟悉!”徐先生说,他写的明信片都是寄给同学的。虽然他每年都会回佛山一两次,但见到同学的机会并不多。现在,刚好遇到有机会用明信片把节日祝福送给同学,他很开心。谈到佛港之间的交通,徐先生感慨不已。“现在从香港到佛山方便极了,坐高铁用时很短。我现在一年可以回来几次。”
家住澳门的吴女士已经连续五年回佛山“行通济”了。她也是从小在佛山禅城长大。小时候,总是妈妈带着她一起“行通济”。今年,她特意穿上深蓝色的旗袍,给7岁的儿子换上一套传统的马褂,母子共同“行通济”。她说:“我希望这一民俗能长久传承下去,明年我还会回来,和朋友一起行通济。”
佛山市政协港澳委员、佛山市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伍庭光来到通济桥下,不时驻足留影。与之一同前来的,还有国家一级演员、军旅歌唱家于丽娜。伍庭光表示,邀请“大咖”来佛山行通济,是希望能不断传播佛山岭南文化。谈及对佛山行通济的印象,于丽娜向记者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佛山行通济。“大家手持风车和生菜,十分有节日氛围。”于丽娜说,一进入这条街,就能感受到场面十分震撼。“北方的元宵都是踩高跷、扭秧歌等表演,在佛山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元宵节日氛围”。于丽娜希望,有机会能不断传播岭南文化和佛山慈善精神。
众议“行通济”
民俗活动需商业合力吆喝
“佛山的民俗活动,需要合力的吆喝。但行通济、秋色、北帝诞,往往忽略了商家做活动。”佛山市人大代表肖小燕表示,相关部门需要适当地考虑商家的文化活动,适当放宽商家举办文化活动的门槛,因为这些活动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佛山来。比如可以用文化集市的形式,在“行通济”的路线上,统领商家活动。
“佛山少了一些高档的城市综合体。”佛山市人大代表李先贵则表示,以前的商业靠的是商业街,现在则依靠大型城市综合体。佛山商业的物理结构还停留在商业街的状况,而且没有步行街。现在,佛山中心城区从“禅桂新”扩大至“禅南顺”,但真正的中心不好找到。对此,佛山市人大代表陈志峰表示,城市商业体需要连片规划,商业体之间形成内容的互动,街道有广阔的空间可以供人们休闲娱乐。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官文婷报道:大雨继续“闹元宵”,出行雨具随身带。昨日,三水迎猪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三水气象台昨日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