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真勇
佛山是民营经济的沃土,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佛山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067.0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5%。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佛山整体经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佛山制造业正向更高附加值、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发展。
在当前全球错综复杂经济形势下,作为民营企业中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民营科技型企业是佛山必须予以重点关注并给予大力扶持的重要经济力量。笔者建议,佛山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落实以民营科技型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精准扶持,把落实佛山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推向纵深。
“十三五”以来,佛山一直不遗余力推动科技型企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例如出台《佛山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成为民营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特色专营机构;成立佛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融资金额累计超过了31.81亿元;促进民营企业进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佛山2018年高企增长67%,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数量及质量得到同步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不少民营科技型企业存在一定的发展短板。一方面,企业资产积累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由于民营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知识产权等轻资产上,但金融业普遍缺乏“解读”相关知识产权的能力,市场上将知识产权变现的渠道也不够丰富,该部分知识产权实际上难以作为融资的第二还款来源,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风控要求。
另一方面,部分初创型民营科技企业自身原因影响了融资。这些企业具备核心科研技术,但经营管理不规范,导致金融机构人员难以评价科研技术的价值,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这样既影响了融资审批,也推高了融资利率水平,造成其融资难、融资贵,也无法享受政策红利。
此外,当前佛山扶持政策本身也有完善空间。例如在与佛山经济情况类似的苏州,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的信用保证补偿基金规模为1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该基金项下融资规模达116亿元,惠及企业超过2400多家。苏州还通过信用保证基金,结合担保(保险)公司,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了占授信比例八成的风险补偿,有效促进了银行投放信贷资源。苏州等城市的经验值得佛山借鉴。
结合上述情况,笔者建议佛山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首先是完善科技信贷扶持政策,加强资源投入。如前所述,民营科技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均需要更优的信贷扶持政策推动产融结合,因此要结合佛山市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体量,合理评估资金需求量,加大对科技信贷扶持政策的资源投入力度;另外参考存量业务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科技信贷扶持政策业务的风险承担比例。
其次,针对政策性补偿机制的短板,笔者建议成立政策性科技信贷担保公司,参考广东省农业担保公司等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成功经验,通过专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授信提供直接担保或再担保,减轻金融机构的风控压力,能更好地激发金融机构的“造血”能力,大力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
同时,佛山还要打通科创企业融资“第一公里”。当前,大量优质项目“埋没”在高等院校之中,实现由“科研室”至“工厂”的产业化尤其需要政府给予协助,由于项目初期风险较大,银行难以给予融资,因此建议政府通过产业引导基金为该类企业打通融资“第一公里”,通过引导基金推动企业步入正轨后,金融机构可以接力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债权融资,助力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发展。
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议政府打造高标准金融—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平台,为投行机构、银行、保险、企业等各方提供融资需求对接渠道,并可以将水务、电力、税务等政府部门数据信息予以汇总,形成立体的企业信息“画像”,可以使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以便企业获得成本更低的融资,扶持优质科技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最后是创设机制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部分科技型民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因此建议政府创设相应机制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如通过奖励补贴引导企业申报ISO管理认证。
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水平、通过基层组织持续为企业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等,有助于提高我市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软实力,从而提升我市整体营商环境。
(作者系佛山市人大代表、顺德农商行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本期统筹:王芃琹
新闻推荐
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在分团讨论时讲话。/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摄郭文海参加区党代会分团讨论,要求敢于创新突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