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书室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饰演的黎叔曾有金句:“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事实上,遑论21世纪,由古至今都是这个理儿。在这方面,小榄人觉醒很早,也是着重培养的。
在中山的传统建筑之中,书室是特殊的存在,小榄尤为明显。它是当地祠堂的衍化版,亦是书院的简化版。与各地崇文重教的习俗无异,小榄旧时有士农工商,士为四民之首,“学而优则仕”则是光宗耀祖的重要途径。这些书室承载的,乃教化乡人子弟、提升氏族名望的使命。
书室沿承榄乡文脉
兴学之地,人物辈出。如《小榄镇志》所述,明清两代当地一共出了20位文进士、33位武进士、155位文举人与161位武举人。时至近现代,其文脉一路沿承,“涌现出较知名的人才有李廷安、钟荣光、李博文、何镇浪、何大章、李大慈、谭则敏、刘淑贤等人”。
小榄的书室、书屋、书院、义学、学堂、学校等,是互促互补、更新迭代的教育载体。
书室到底是怎么来的? “清乾隆及嘉庆年间,为防止民间利用族权扩张势力,当局禁止建宗祠”。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榄人便以建书室的形式予以应对。清同治年间起,该禁令逐渐“松绑”,因此当地祠堂多是这之后建的。
这一建可不得了。据数据显示,“明清两代,大小二榄建有408间祠堂”,其中包括“落地生根”于省城广州的5间祠堂。期间,由于时局动乱、海禁迁界、生计维艰、除旧布新等种种历史原因,“至1979年,(当地)完整祠堂只剩10间”。
需指出的是,上述数据中的“408间祠堂”,其实包括了“30多间书室”。简易说来,这些书室是设在祠堂的私塾,只不过叫法有所不同。譬如,南朗翠亨村的冯氏宗祠,清末时期同样变身为私塾,招收村内的农家子弟学习四书五经,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曾在此处读过几年书。
综合当地何氏、李氏、麦氏、梁氏、刘氏与罗氏等各方史料,可见“永贞”“海亭”“静远”“雨亭”“丽亭”“莲亭”“景虞”“东山”“仲廉”“兰堂”“显庭”“诚堂”“宏启”“植圃”“玉田”“辉堂”“乐堂”“润亭”“瀛社”“佩兰”等名号的书室。当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这些书室名号大多数源于各氏族先祖之名,具有纪念意义。不过时至今日,大多数无迹可寻。
昔日书室之盛况,可从当地清代文人何大佐所著的《榄屑·通乡文会》一觑端倪。“乡中各姓,每月初二、十六日,集本家生童于祖祠,课文题乃父兄所命,分已未冠之题,文则送异乡名宿,或乡族中前辈评阅。数十年前族课之外,时举通乡大会,先期半月标招贴于通衙及附近各乡以至邑省,广集遐迩文士,刻日会文……主会者,每一姓为一会,或合数姓为一会,一时争自奋发,思列前芧为荣,合境书声琅然,夜灯煌煌,彻晓不灭,文亦一时蔚起”。
佩兰书室为梁氏牵头兴建?
位于小榄永宁社区北村大街的佩兰书室,始建于1900年,重修于1998年,是中山市保存较好的清代书室建筑。此处坐西向东,面积约171平方米,为三间两进结构,后进北侧建有一栋砖砌的两层重檐小楼,前后进之间夹一天井。天井两侧设雨廊,北侧雨廊外接一间厢房。随着时代发展,该书室曾用作幼儿园,前些年辟为永宁曲艺团的训练场地。古色古香的清末建筑,与悠扬婉转的粤曲相得益彰,历经119年风雨侵蚀,这是一个相当理想的“归宿”。
佩兰书室是何许人建的?坊间有一份关于《顺德龙眼乡梁氏迁居中山小榄族概况》的史料,内文谈及梁氏十八世后裔梁荣光,以经营粮油海味杂货发家,此后生有四个儿子,家境富裕。“(他)与友人合建佩兰书室,该书室既是教育儿童的私塾,也是商业活动的会所”。
对于此说法,秉着严谨精神,笔者向小榄文化民俗学者麦天泰及麦广麟求证。两位先生实地走访后透露,永宁当地的老干部及退休教师说佩兰书室由梁氏先祖所建,不过暂无确切的史证。八旬高龄的麦天泰补充道,依据当地资深文化人士何仰镐先生留下的史料来看,佩兰书室是由小榄几大氏族合建的,尽管没有提及具体的姓氏,但的确有梁氏牵头兴建的可能性。
诚堂书室
传承李氏家风
位于小榄大涌边路的诚堂书室,则是李氏族人所建,纪念的是字容浦、号诚堂的先祖李青选。
生于1777年的李青选,为人乐善好施,清道光年间与乡人筹办公善社收留贫病人士,为乡人所敬仰。他去世之后,李氏族人于清光绪年间兴建诚堂书室与之纪念。据该书室青砖外墙处的简介所述,“李青选之孙李洵安,系清同治二年(1863年)癸酉科举人,官至户部江西司主事,授中宪大夫(正四品),中年后归隐广州花地杏林庄,著有《杏庄胜录》四卷》”。
昔日,诚堂书室周边还有李氏大夫七世祖祠、宽庵李公祠等古建筑,不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盖涌为路的城镇建设被拆除了,书室却幸运地保留下来。1956年起,该书室先后用作大涌边街道办事处、手工业作坊及少儿培训中心;2010年得以重修,又是一番新气象,变身为泛着墨香的社区书屋(图书馆及文化室);2016年,其外在颜值及社会功能再度升级,被授予“中山市小榄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中山市优良家风家规家训示范基地”称号。
传承诚信之家风家训,深化廉洁之品格锤炼。步入诚堂书室,一进门即可见到“廉诚相照”的照壁,前为“诚”字屏风,后为“廉”字铜镜,意为立身处世廉诚相照。书室中厅,摆放着一个精巧别致的菊花莲盆,象征着“淡如秋菊何妨瘦,清若夏荷不染尘”的正气涵养。除此之外,还可见到百诚墙、百廉金钟、戒贪杯等诸多与廉洁文化相关的物事。以那一对戒贪杯为例,它巧妙运用了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虹吸管入口隐藏在杯底下方,出口开在杯外底,如斟水太满便会产生虹吸现象,杯中之水悉数漏掉,诠释“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之理。
大寒已过,昼暖夜凉。暖阳之下,门口处的绿化树依然茂盛,不时飘下几片落叶,为灰白浅青色的诚堂书室平添几分素雅。这座两进三间的建筑,浸染百余年榄乡风烟,承载着李氏这一小榄望族的学问之道与传家之训,在新的时代得以“扩容提质”,被赋予了新的社会担当。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振捷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郭东霓报道:昨日,记者从顺德陈村镇政府获悉,“绚丽陈村·花卉+”陈村花卉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现正向社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