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滘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城乡功能布局持续优化。/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定下千亿目标 打造智造高地
北滘加快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珠江商报记者吴景邦 通讯员戴思华
昨日,北滘镇召开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北滘镇镇长王崇曦作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北滘“加速跑”交出亮眼成绩单:GDP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68亿元,同比增长10%;国地税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20.5%,获评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6位。
北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推动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谷、大疆无人机、顺德激光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园、美的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家居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把智能装备产业打造为北滘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启航之年,也是北滘建制60周年。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北滘镇党委书记张新杰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北滘的发展。张新杰表示,视野决定距离,未来定义今天,北滘要做好城市、产业、文化及乡村规划,从本土优质企业扩大再生产、新兴产业再培育再引入、鼓励扶持政策再优化等方面着力,努力为市民打造一个有着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及独特魅力的宜居小城。
抢占下一个千亿产业风口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年少时,站在波光粼粼的小溪旁,梦想着梦想,这很棒,但更棒的是,奋斗一生,在生命的尽头说一句,梦想是真实的……”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我梦想中的碧桂园》中如是说。
北滘改革开放40年来,处处闪现着“创一代”的身影,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让梦想照进现实,杨国强一句“梦想是真实的”,为北滘的企业家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回顾北滘的发展历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一个体系、两个环境”的战术路径、“合作担当、务实创新”的价值认同、“政社联动、政企协同”的治理优势和“传承发展、接力发展”的发展理念是兴镇之本。
上周四,佛山市2019年上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活动在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谷举行。杨国强兴奋地说:“我想象中的未来机器人是很棒的。”他透露,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业、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当中,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高地。目前博智林机器人谷已引入了超过200名博士,未来计划引入超10000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项目在去年3月动工后,如今也已有了新面貌。项目一期已经开展试投产,项目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生产线将实现智能化生产,一期厂房工程计划今年6月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产研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带动顺德、佛山乃至华南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升级。
这也正是北滘加快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关键一招。在传统家电产业充分做大做强后,北滘果断地看到了下一个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风口,北滘将充分发挥智能制造、先进装备的牵头引领性作用,以关键核心项目为牵引,加快建设以创新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市客厅建设向“里子”延伸 以“绣花功夫”狠抓城市管理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区域经济的明珠,点缀其中的大小城市犹如群星闪耀。在南中国,有一座这样的小城,既有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又没有人口压力和环境的紧迫感;这样的小城,既有四通八达、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又有展示文化和享受生活的公共空间;这样的小城,有品味、有文化、有躯壳、有灵魂,既宁谧,又繁华。
北滘正是这样的小城。最近十年,北滘经历了从“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到“留得住人、留不住人才的家”的不同阶段,从无到有打造了城市客厅这块“潜力板”。张新杰表示,让市民支持、满意是北滘民生工作的落脚点。北滘以城市客厅建设带动城市扩容提质,城市客厅建设要向内涵、向“里子”延伸,优化新城区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加快推进和泰安养中心、和美术馆、新城区体育公园等工程建设,推动市民活动中心、文化中心、和园、总部商务区串珠成链的基础上,以“绣花功夫”狠抓城市精细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教育医疗水平是北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北滘奠定了教育医疗再提升的总体格局,接下来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从教育、医疗的硬件建设转向内涵发展,着重招贤纳智,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文化软实力是持久影响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北滘将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增强文化振兴对创新要素的磁聚作用。北滘要坚持“文化兴镇”,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供给,高水平运营镇文化中心和市民活动中心,塑造高端城市文化品牌,注重文化多元性和需求多样性,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心头好”。
新闻推荐
凭借旧照片“复原”精美古建筑顺德老木匠何均统用旧照片和记忆,制作古建筑和农耕用具模型公开展览
顺德老木匠何均统用旧照片和记忆,制作古建筑和农耕用具模型公开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