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将打造湾区的品质生活新高地
顺峰山公园
位于佛山顺德的中欧中心
位于佛山顺德的世纪莲体育中心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韬远 谢红通讯员 顺宣 张家铭
佛山·顺德奋进新语
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顺德之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在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的契机下,如何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成为湾区城市最重要的思考。作为全省唯一一个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佛山顺德提出要建设成为大湾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新高地,智能制造新高地,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新高地,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品质生活新高地。
顺德究竟如何能够在湾区诸多城市当中脱颖而出,打造成为湾区当中的新高地呢?顺德思路清晰,步伐稳健,正抓住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机遇,以再市场化改革为引领,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动智能制造、实现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品质城市……
A盘活工业用地释放发展空间
不到一年时间,位于容桂街道的细滘工业区如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片环境恶劣的破旧厂房被推倒,这片占地1100多亩的村级工业园正进行改造,土地重新规划为生态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如今,这样的改变在顺德已经随处可见。去年,村级工业园改造被确定为顺德的头号工程,顺德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攻坚,不少曾经破旧、落后的村级工业园面貌都彻底改变。
为什么顺德和“村级工业园”较上了劲呢?原来,改革开放之初,顺德加工企业一哄而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为工业化积累了“第一桶金”,也带来一些“后遗症”。全区土地开发强度超过50%,382个村级工业园、1.6万家中小微企业,工业产值只占全区两成,工业用地却占全区七成。在土地日益紧缺趋势下,由于土地空间无法满足增资扩产的需求,一批发展的企业无奈地离开顺德……
这些都让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下定决心,要啃下村改这块硬骨头。“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建设实验区的首要任务,是破解顺德高质量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要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妥善改造村级工业园区,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郭文海表示。
一年推动,村改开局良好,成效初显。去年全年顺德拆除整理旧工业园区4500多亩,关停淘汰落后企业约1400家,新建厂房约140万平方米。顺德还探索出了多种改造模式。顺德将继续打这场攻坚战,确保今年完成改造整治提升1.3万亩,2022年累计改造整治提升8万亩,奠定顺德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基础。
实际上,土地开发强度大,发展空间不足,可谓是发展较快的珠三角城市的通病。顺德在这一难题上的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不仅仅为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摸索出经验,也使顺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一轮发展当中占得先机。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路径,目标是建现代化产业园,引入现代化产业。随着改造的不断深入,一大批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呼之欲出。根据改造规划,顺德全区382个工业园最终将整合成20个3000亩以上的连片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和30个生态集约的现代主题产业园。家有梧桐树,便能引得凤凰来。这些整理出来的条件良好的土地和新建的产业园不仅仅为顺德本地的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提供空间,也为将湾区更多丰富的资源引入顺德创造了条件。
B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成长
去年,顺德连续七年摘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桂冠。顺德雄厚的经济实力背后,是民营经济构筑起了顺德经济大厦最坚实的基础。
这个曾经以桑基鱼塘为主的鱼米之乡为何能够摇身一变,成为民营经济成长壮大的最好土壤呢?顺德思考总结发现,正是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边界。市场化的思维,让顺德早早地意识到服务企业、帮助企业成长是政府在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使命。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在顺德开展起来。 1992年,顺德在全国率先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新的政企关系。企业完成转制后,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激活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催生出一大批优秀企业:美的、碧桂园、格兰仕等著名企业在这轮改革中脱胎换骨、迅速崛起;2003年1月,顺德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不同的政府部门一同在中心里办公,这一模式的出现,让企业办理各类手续,不再需要东奔西走。多年以来,顺德行政服务中心,在各类行政审批等领域的服务不断升级优化,推出了109项“不见面审批(服务)”、284项“一次搞定的行政服务事项。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改革当中,顺德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甚至创造了在一个镇里诞生两家世界五百强的经济传奇。“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要营造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这一点,顺德不管在政务、法治或者在服务意识上都远远领先于国内大多数地区。”从1991年回到顺德创业,港商叶中平的企业扎根顺德近30年,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是他始终留在此地的最重要原因。
如今,不少在港澳长大的“顺二代”回乡接手长辈打下的基业,而顺德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来自港澳乃至全球的资源前来,这些都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顺德再次明确提出厚植营商文化、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郭文海表示,顺德要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用世界眼光,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学习香港等地先进做法,打造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一流营商环境。
目前,顺德推动再市场化改革、打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的行动已经开始。针对企业、基层反映项目审批效率较低的问题,启动企业投资建设项目“1121”改革,一般工业项目将实现从办理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行政审批时间压缩至最短11个工作日;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度“1+3”改革,投资建设项目审批速度和企业开办便利度领跑全国;从企业需求出发,重构企业服务体系,建设24小时企业诉求收集、反馈和处理平台……
C吸引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升级
2月20日,在顺德(香港)投资环境推介会上,由碧桂园旗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牵手”香港科技大学,签约共建“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利用香港科技大学的前沿窗口作用,整合世界一流校企的人才及学术资源,向顺德提供世界级的优势科技资源。这正是顺德期待的香港顺德合作模式的一次最好实践。
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区的顺德,正在努力将自己打造为智能制造新高地与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新高地。去年,顺德便开始实施“科技顺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制造智能化,加快技术改造和机器人应用。一年以来,效果显著,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一期实现试产,成功争取投资800亿元的博智林机器人谷项目落地,世界级无人机项目顺利推进,万亩智能制造产业园启动规划建设。而今年,顺德又提出了许多具体而且较高的目标,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推动家电产业向“智能家电”升级、建设全国一流的机器人教育、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
而在顺德推动智能升级、实现科技转化应用的过程当中,来自香港的科技创新资源,是顺德最青睐的资源之一。“香港的科研技术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而目前顺德全力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今后有足够空间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未来,顺德对将标香港、对标国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郭文海说,顺德希望能与香港探索进一步深化合作,将香港的科技创新成果拿到顺德转化,探索“香港科技+顺德制造”合作模式,将顺德打造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让这些来自于香港的科技资源形成顺德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再次腾飞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顺德将加快落实“佛山+香港”的发展战略,从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产业园区建设、城市更新到生活服务开展全方位合作。其中包括,顺德将积极创造各方面的环境,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把顺德建设成为大湾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引入港澳科学家和企业家,尤其是吸引香港的科学家来顺德落户。另外,顺德将打造若干个面向港澳的主题园区,在陈村顺联机械城筹建高水平科技园,重点瞄准深圳、香港科技资源,推动深港科研成果在顺德园区落地孵化。此外,顺德将加快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顺德大良中心城区南方智谷启动区内。
顺港合作日益亲密
大湾区的概念让香港、澳门与广东的关系更加密切,“香港、澳门+珠三角城市”成为了热点。就在许多城市还在思考如何与港澳发生关系的时候,顺德与香港之间的合作早已是不断深入、水乳交融。
早在多年以前,顺德与香港便已经在各个领域开始了亲密接触。1978年,香港客商杨钊与当时的顺德县容奇镇合作开办大进制衣厂,成为了全国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创造出了珠三角与香港合作的全新模式,也拉开了顺德与香港合作的序幕;而在此之后,顺德因为拥有众多香港乡亲与邻近香港等优势,吸引许许多多的港澳乡亲,借助改革开放的机会,回乡投资创业,造福乡里。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顺德伦教打响的国际一线的珠宝品牌周大福、周生生回到家乡顺德伦教投资,在它们的引领下,伦教珠宝产业飞速发展,到如今年产值超过400亿元,成为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珠宝产业集聚地之一。1989年,在香港经商多年的孙志恒回到家乡顺德容桂,在四基西滘路工业开发区投资建起“顺德四基五金厂”,这便是“广东恒基金属制品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生产暖通空调配件的企业。1993年,叶中平在顺德办起了工厂,专门生产熨衣板,香港的公司接到来自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订单,再由顺德的工厂生产制造之后,发往世界各地,其公司生产的熨衣板已经销往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进入家乐福、沃尔玛等各大连锁超市。
在顺德,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难得的是,顺港之间的合作从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另一名香港的顺德乡亲伍智聪则在不断地推进两地在美食上的合作。近十年以来,各地的美食节目都非常流行,而伍智聪在七八年前就开始带香港媒体过来“寻味顺德”,包括香港美食家梁文韬到访顺德的行程都由伍智聪安排。2017年,伍智聪当选顺德区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同时,他又身兼顺德区侨界青年联谊会会长。他更加意识到要为家乡做更多的工作,而美食就成为最好的切入点。伍智聪提交的政协提案就是如何将顺德美食文化传播出去。
成立了144年的旅港顺德绵远堂,情系桑梓,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家乡养老、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去4年,旅港顺德绵远堂资助了46名全科医生到香港进修,通过专业教授的培训课程,他们成功考取了香港“家庭医学医生专业证书”,借力香港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动了顺德医疗事业的发展;此前,绵远堂还捐款协助,并引荐香港理工大学,创设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旅游管理系。顺德职院的旅游管理系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还有机会申请去香港理工大学深造,在读一年便可取得学士学位,推动了顺德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
而来自香港的众多社会管理的先进经验,也通过这些港澳乡亲带回到顺德。孙志恒、叶中平等一批香港的顺德乡亲们,多年来一直积极将香港经验带回顺德,政府的决策咨询委员会、不同类型的法定机构等这些在香港发展多年的社会治理模式,也早已在顺德落地生根。
新闻推荐
用好“政策红利”贴近实际推进村改勒流街道召开2019年商协会工作座谈会珠江商报讯记者陈培仪报道:昨日,勒流街道召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