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当时县委、县政府以“敲锣打鼓贺富裕”形式,明确支持群众创业致富。
1984年南海提出“三个产业齐发展,六个层次(县、公社、大队、生产队、联合体、个体)一起上”的发展思路,掀起了民营经济发展热潮。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南海提出对民营经济实行“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扶持、方向上引导、法律上保护”的方针,很多限制政策解除,民营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初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民营经济很快与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三分天下”。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南海推行民营企业与集体脱钩,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并从工商管理、用地、规划、税收、金融、进出口等各个方面给予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政策扶持。
2002年初南海出台“扶大扶优扶强”奖励办法,南海民营经济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总量迅速扩张,专业镇的集聚效应凸显,形成了铝型材、建筑陶瓷、纺织、皮革等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优势产业,民营企业撑起南海经济的“半壁江山”。
2004年南海正式提出“东西板块发展”+“双轮驱动”两大战略。解决经济发展的“瘸腿病”,实现内资外资两条腿走路,并且让南海东部接受广州辐射,发展高端商贸业,西部主要发展第二产业,推进东西部均衡发展。
2008年南海正式提出帮助企业做强做大的“雄鹰”计划。把对企业的扶持从事后奖励转为过程参与,让企业提前得到实惠和帮助。
2010年起先后提出“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植产兴业”工程和“人才立区”战略,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力促金融、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名牌带动和技术标准战略,创新企业服务机制,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创新项目投资,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2011年南海正式实施“选种育苗”计划,注重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科技型产业。
2013年南海“北斗星”计划出台,通过鼓励兼并重组扶持民营企业快速做大做强。
2016年南海出台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21条”。
2017年南海发布实施品牌企业行动计划,出台20条扶持品牌企业发展的政策“干货”。推动南海企业从规模数量优势走向质量品牌优势。
2018年南海区提出构建“两高三新”现代产业体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019年南海进一步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启动“腾云计划”,为民企转型升级赋能。
新闻推荐
■市民在消防体验馆体验用灭火器“灭火”。(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摄■里水消防科普公园的消防器材展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