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不断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让市民在同一片蓝天下悠闲地生活。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禅城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明显,蓝天白云的天数不断增多。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连日来,禅城区多个环保工作会议、现场考察会,频频出现村居负责人的身影。在一次现场考察活动上,禅城区领导也当面向村居负责人介绍水治理的项目。这释放出一个信号,环保压力层层传导,今年将进一步传导至基层“毛细血管”,层层压实责任。
3月7日,禅城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吹响了今年生态环境保护的“冲锋号”。会议明确今年禅城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工业化时代留下的不少问题,都要在这几年加速解决。”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在会上道出了三大战役的难度与压力。
事实上,今年是“治气”的攻坚年,也是禅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攻坚年。在水环境治理上,2019—2020年,是广佛跨界河涌治理的攻坚期,禅城将迎“省考”“国考”。
一个制造业大区,佛山的中心城区,如何在层层压力下,亮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姿态?禅城以问题为导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了示范,同时以此助推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李晓莉通讯员林丹云
运用手段与智慧实现环保工作的长效施治
上周末,蓝天白云下,市民陈逸带着一家老小,在奇槎半月岛湿地公园支起帐篷,一边野餐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他把家人一起玩耍的照片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照片的背景中,蓝天白云、青青草地、河水潺潺,和远处的奇龙大桥交相辉映。
奇槎为市民描绘的,是一片安居乐业之景。如今在奇槎多个公园中恣意畅游的人们,尽享眼前的大江大河、蓝天白云。
数年前,禅城利用环保这把“利剑”,刺进“小散乱污”企业的心脏。在对片区内数百家“小散乱污”企业进行清退后,这个片区再次成为可供开发的处女地。如今,奇槎已成为“三龙湾”的核心之一,未来将为禅城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奇槎近年的发展轨迹,是禅城以环保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去年在迎接市生态环境督察工作时,市督查组的有关负责人在禅城为环保工作人员鼓劲。他表示,佛山一定要通过以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为抓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环境是支撑禅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禀赋,如今已成为禅城上下的共识。与此同时,不少环保工作人员也意识到,环保工作一抓制胜、一抓就灵的时代过去了,如今要靠手段和智慧,长效施治。
在3月7日禅城召开的环保工作会议上,刘东豪也指出,当前全区污染防治工作到了规模化减排潜力耗尽、精细化环境管理模式和环境治理手段刚刚起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仍然较大的关键节点。
“工业化时代留下的不少问题,都要在这几年加速解决,群众的生活环境也亟待提升,我们要坚持执政为民,对于环保问题不能熟视无睹。”他说,禅城虽然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短板,党员干部的工作努力并未完全转化为工作成绩,环境考核和督察督办压力只增不减。
在水环境治理上,2019—2020年,是广佛跨界河涌治理的攻坚期,禅城将迎“省考”“国考”。涉及禅城区的考核范围是佛山涌、汾江河,“按照省考的要求,佛山水道横滘段面今年年底要达到四类水标准,禅城要达到此目标还需要全区上下合力,抱团下很多功夫。”禅城区区长孔海文说。
始终坚定行动方向攻坚克难综合施策“补短板”
今年刚开年,刘东豪就马不停蹄,率队巡查佛山水道流域相关工程。在张槎辖区内的南北二涌,通过实施南北二涌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该河涌沿线景色优美、河岸飘绿,向市民群众展现一幅小桥流水的美好画卷。
在环境治理上,制造业强区禅城以问题为导向综合施策,全区上下抱团作战,作出了应有示范。
在南北二涌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张槎街道对南北二涌(季华路至张槎路段)1800多米沿岸树木垃圾、建筑废料及违搭违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共清拆1.5万平方米的违搭违建和低矮破旧物业,有的村民甚至将自己房子的一部分拆除作为滨水走廊通道,为河涌整治作出了贡献。
刘东豪在指导禅城区今年环保工作时提出,“禅城要突出治理大气污染"城市病"、河涌水质改善、管网建设等重点难点任务,综合施策补齐短板。”他强调,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挑战更严峻、任务更艰巨、使命更光荣,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充满激情、敢于担当、勇破难题。
此中,攻坚克难是贯彻始终的行动方向。
在治水上,禅城任务重、难度大。今年禅城还肩负着200公里新建、改造管网的任务。记者了解到,禅城将以村居雨污分流微改造为抓手,因地制宜,将原有雨污合流管网通过微改造变成雨污分流管网,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同时让河涌少“喝”污水。
而在“治气”上,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副局长冯凯鸿表示,禅城2018年通过环境立体监控中心对大气进行技术分析,禅城大气的核心问题仍是PM10等。
“扬尘治理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他说,今年禅城将结合工业治理,推进二氧化氮、臭氧等有害气体的治理,并继续深化VOC、餐饮企业油烟的治理,落实及精准实施“治气25条”,积极推进大型枢纽站场的搬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传统能源公交的替代,做实环保工作,进一步解决工业时代的遗留问题。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将成后盾
在3月7日禅城召开的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孔海文为今年的环保工作“点题”,为相关的党员干部们鼓劲。
“禅城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通过完善责任考核、强化监督联动、落实资金保障、发动全民参与等措施,为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他说。
制度建设是禅城区近年来环保工作见行动、见实效的坚实保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这是一整套严格的考核体系,对单位领导班子有环保任务的量化考核,直接与自身绩效挂钩。这个动态的严格考核,对官员们开展“季度考”“年考”,以此压实部门责任。
与此同时,禅城区还有交办、督办、“区委书记区长环保督查令”等多个手段,对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行为约束,解决重点难点环保问题。
2018年,禅城区就发出了5个“区委书记区长环保督查令”,解决了3个环保重点问题。
在某保护区,此前日常管理并不完善,平时巡查力度不足,饮用水源保护措施损坏没有及时修补,居民生活垃圾未得以妥善处理。“区委书记区长环保督查令”一下达,通过相关部门、镇街的努力,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并促成当地建立了保护区的日常监管长效体制。
制度除了强化责任,还起到了警示作用。在环保制度考核下,去年在环保领域就有35名工作人员受到了区级的问责。
在不久前召开的禅城区环保工作会议上,会议要求每个镇街选取5个涉及广佛跨界水域或者水环境治理压力大、村级工业园整治压力重的村居书记来参会。这向村居传递了一种信号,今年环保工作的重点要压实到村居。
据悉,今年禅城将进一步夯实村居书记、主任的环保职责,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至村居。
去年禅城以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治理为重点,出台了“治气25条”,指导四个镇街八大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范围,打响蓝天保卫战。今年,禅城将在此基础上,完善条例,推出新的“治气25条”。
在净土工作上,禅城还要严格污染地块再开发准入管理,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违法犯罪,坚决打赢净土防御战。
■聚焦
“技防”再深化精准防控污染
禅城区环保部门将“强执法、强服务”
一个小“盒子”,拥有超长“续航”时间,能依附在每天超过16小时的跑航穿梭于禅城区大街小巷的公交车,每隔20秒就开展一次大气监测;在无人机上装上传感器,就能让它飞到空中,监测不同高度的大气质量;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车在禅城重点大气监测区域内驰骋,通过车载雷达向大气发射平面或垂直的激光,探测空气污染物立体动态分布;利用环保技术对辖区内重点河涌水质实行在线自动连续监测,为科学治水提供数据支撑……
这些场景是禅城区从去年成立环境立体监控中心后,陆续在禅城实现的环保监测场景。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探索将环保科技融入实际工作中,为禅城打赢大气攻坚战提供“技防”力量。
而在今年,这些技防力量将继续深化,进一步覆盖全区更多范围,与此同时,禅城还将争取让“环保伙伴”服务上线,服务企业转型。
在“强执法、强服务”上,禅城区环保部门将持续发力,为禅城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以新技术赋能环保升级
106路公交车每天从火车站出发,途经多个城市节点,驶向新三中公交枢纽站。这辆公交车车顶上安装了“巡城马”,每隔20秒便自动监测一次大气,让城市每个点位的空气质量显然易见。
目前,禅城区内共有12条线路51辆公交车安装了“巡城马”,利用公交车跑航,获得城市大气的“点数据”。“巡城马”每天监测到的数据将形成禅城区道路空气质量监测的海量大数据,为下一步的大气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巡城马”并不孤单,在禅城区引入的环保科技中,除了“巡城马”,还有无人机以及激光雷达等科技力量。
禅城区环保部门率先利用无人机上天实时监测大气质量情况,将空气污染物立体动态分布收入“眼底”。禅城区环保部门还利用激光雷达开展大气监测,监测的时候,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车在禅城重点大气监测区域内驰骋,通过车载雷达向大气发射平面或垂直的激光,就可探测空气污染物立体动态分布。
空中一系列立体数据的获得,在以往看来是难以实现的。有了一系列环保科技的支撑,禅城区环保部门犹如得到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其轻易获取大量大气立体数据的目标,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这些环保技术的综合利用,让环保部门可利用“点数据”的叠加,绘制禅城大气“气质”图谱。
据悉,接下来禅城还将开展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建设,将引入固定垂直式及水平式遥感监测设备,及时高效地筛查高污染、高排放车辆,遏制机动车的超标排污行为,全面提升机动车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而同样是去年就试点运行的河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将在今年内实现全面铺开。
今年,禅城区环保部门将把立体监控中心的功能进一步从陆上延伸至水里。“今年我们将实现广佛跨界河流域重点的河涌、内河涌,以及禅南跨界的重点段面,实现水质在线监控的全覆盖。”冯凯鸿说,接下来禅城区环保部门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质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接下来治水、饮用水源活化等提供数据支撑。
“环保伙伴”服务企业发展
“禅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企业的魂留在这里,就要解决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企业除了关心用地问题,还非常关注环保问题。”冯凯鸿说,对于优质企业、守法企业,环保部门是持欢迎态度,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环保服务。
据悉,有百余家企业被纳入2019年禅城区“环保伙伴计划”。这些企业将获得禅城区环保局的结对帮扶,有环保问题,可直接找到专人帮忙出谋划策。今年禅城将加强多部门联动,整合区、镇及各职能部门资源,实现企业信息的互享互通,帮助企业快速解决环保问题,助力禅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禅城区环保部门还将推进“环保伙伴计划”上线,为企业环保问题的迅速解决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平台,同时减少工作人员的“跑腿”。
“我们今年将对优质企业强服务,对低端企业将强执法。”他介绍道。
事实上,在强执法上,禅城一直以来都有开展探索。自2014年开始,禅城就已建立了环保警察机制。2014年,禅城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环境犯罪侦查中队挂牌成立,为禅城区快速、高效打击环境污染犯罪行为,推动环境监察向环境警察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几年禅城逐步完善机制,联合公安部门加大环境犯罪打击力度,突破了不少多年以来的积案。
据统计,2016年以来,禅城区环保部门共向公安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3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3宗,公安部门均作了立案处理。
2018年7月,禅城区根据市的统一部署制定出台《禅城区环境保护联动执法机制工作方案》,一是加强环境犯罪侦查力量,形成所有人民警察都是环保警察的理念;二是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健全联合办案机制、健全案件调查取证机制;三是建立覆盖区、镇(街)两级环保、公安部门的联络员制度,环保部门一旦发现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线索,由区公安分局统一调配区、镇(街)两级警力进行提前介入和调查取证,确保环境保护联动执法机制取得实效。
■链接
禅城将全面铺开村居雨污分流微改造
让河涌少“喝”污水
3月12日,孔海文率各部门、镇街、村居负责人来到郊边村大郊自然村卢江新村,实地参观该村的雨污分流网格试点项目。
据悉,该项目是禅城区首个雨污分流微改造的试点项目,对接下来全区要全面推进的雨污分流微改造具有示范意义。未来,禅城将在全区全面铺开村居雨污分流微改造工作。
雨污分流微改造在郊边村开展试点
3月7日,禅城区召开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将精准施策发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其中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禅城将在今年全面铺开雨污分流微改造的项目,以此为抓手,打赢这一战役。
3月12日,孔海文率各部门、镇街、村居负责人来到郊边村卢江新村,在实地考察时,他特别提醒任务重、难度大的村居书记、主任认真观察,并为他们讲解卢江新村雨污分流微改造的具体实施方式。
据祖庙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卢江新村的雨污分流微改造项目于2018年10月动工,拟计划2019年4月全面完成。
据悉,大郊边村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水主要为地面雨水及天面雨水,地面雨水通过道路、房屋周边隔栅、地漏将雨水收集后汇入现状排水管网,天面雨水通过房屋外侧的立管转输至排水管网。居民生活污水则经过合流排水管汇集后,通过汽配城北区的干管直接排入郊边涌,排入的雨、污合流水严重破坏河涌水体生态平衡,大大影响水质。
对于合流制旧村居雨污分流方法,传统模式是重新建设一套污水管网,进村入户收集污水,改造化粪池和污水排放口,但这种模式对场地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部分旧村居街巷较窄,无法再拆开地面,接入排水、排污管道。
该工程因地制宜,将原有雨污合流管网改变其功能作为专门污水管网,将其排出口接入村南侧的汽配城内,污水干管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在新村小巷内新建雨水管网,新建、改造隔栅、地漏,对房屋排水立管进行改造,下雨时将收集的路面雨水、天面雨水全部汇入新建的雨水管网,直接排入郊边涌。
实施了雨污分流微改造后,将改变雨水、污水的流向,让河涌少“喝”污水。
孔海文表示,以前的雨污分流改造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村居,卢江新村的改造方式改造难度小很多,“各镇街以后要再组织队伍过来,一栋栋来实地考察,再研究如何在自己的村实施这项改造。”
今年将发力村居管网改造
2019—2020年,是广佛跨界河涌治理的攻坚期,是“省考”“国考”年。涉及禅城区的考核范围是佛山涌、汾江河,按照省考的要求,佛山水道横滘断面今年年底要达到四类水标准,禅城要达到此目标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问题就在于村居污水的出路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尤其是合流制旧村居雨污合流的现状依然存在。”孔海文在随后召开的禅城区村居雨污分流微改造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说。
据介绍,目前禅城的水环境整治最突出的问题是,河涌平时不黑不臭,但一下雨水质就开始恶化。这是因为雨水混合着污水一起流进了河涌,使河涌水质变差,同时导致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大幅下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事实上,禅城多年来花了大力气铺设污水管网,截污清淤控源,但河涌水质的改善效果仍不理想。据悉,目前广佛跨界河涌流域已经建好的污水管网达到1390公里,但真正的雨污分流管网很少,其余大部分均为雨污合流管网。
“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禅城的村居雨污分流改造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迫切需要全面启动进村入户雨污分流工作。”孔海文说。
会上,孔海文还代表禅城区与各镇街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考核问责。据悉,村居雨污分流微改造工程要以各镇街、各村居"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上下同责传导压力,切实担起责任。
而镇街负责统筹各村的管网排查、勘测、设计等工作。“如果管网改造后,出现雨水倒灌等问题,将问责镇街。”他说。
该项目的问责机制相当严厉,各镇街也要对村居完善建立考核指标,制定建设计划,每周对工作推进进度进行排名,排名末位的及时提醒;连续3个月排名末位的,需递交书面整改报告;对连续排名末位且未能按期完成微改造任务的村居责任人要进行问责。
新闻推荐
荣获“全国扶贫十佳”背后的禅城密码禅城区以灵活的机制、扎实的举措创新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形成了扶贫领域的禅城模式
■“禅城获评中国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区县”新闻事件入选“禅城2018年度十大新闻事件”。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摄作为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