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吸船在桂畔海水系清淤。/珠江商报记者朱德文摄
整治过程不要破坏了原来的环境
区“两代表一委员”视察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项目
珠江商报讯 记者苏淑婷报道:“这里的污泥处理后是否达标?”、“检测的企业一定要是符合资质的。”、“污泥运出去的时候,一定不能洒漏,防止出现二次污染”……昨日上午,由顺德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的政府投资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标后监管社会公开监督组,现场走访了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项目的多个节点工程,就项目的推进进程、实施情况等进行了解,并就淤泥处理、施工安全、景观设计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桂畔海水系是顺德第一联围最大的水系,以桂畔海为主河道,北起顺德水道勒流街道黄麻涌水闸,南至大良街道桂畔海水系枢纽接入容奇水道,全长21.5公里。“整个项目横跨大良、伦教和勒流三个街道,涉及21个村居,服务约45万的人口。”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赖剑辉表示,项目的影响之大,必然会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标后监管活动,监督整个项目能保质、高效、安全地推进。”
关注:
淤泥处理不能出现二次污染
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涉及根治污染、生态修复、水体活化等多个环节,其整治成效是市民最关心的结果,但整治过程同样对市民带来各种的影响。在视察的过程中,“两代表一委员”对河涌淤泥的处理问题尤为关注,新基北堆场的运作,让“两代表一委员”放心了不少。
“目前,从河涌清理出来的淤泥会通过泵送和车送两种方式运送到堆场进行处理,然后再送去填埋场。”广东顺控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晅向监督组介绍,其中,在桂畔海、鸡洲大涌等河面较宽、水位较深的河道,使用绞吸式绞吸船进行清淤。据介绍,绞吸船通过利用吸水管前端的旋转绞刀装置,将河底淤泥进行切割和搅动,然后再通过泥浆泵将淤泥经过管道运送至淤泥处理厂。目前,桂畔海水系采用绞吸的方式已经清理了8.8万立方米的淤泥。
其他比较窄的水道就只能用传统的方式,用钩机清理淤泥,并且采用车送的方式,把淤泥送到处理厂进行处理。“泵送和车送的淤泥都会被送到新基北堆场进行处理。”刘晅介绍,被送进来的淤泥都会通过卸泥池,然后通过逐步沉降流入泥浆池,再进入加药池中进行处理,最后进入脱水机并送往干泥堆放池中。“经过检测,处理达标后的淤泥最终会送去填埋场,用于工程的回填。”刘晅表示。
延伸:
治污工程也要保护村居环境
河涌的整治是为了还市民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整治过程中,如果配套工程破坏了原来的环境,就让人略为失望了。”在大良河新滘段河涌看到截污工程中的涌边包管设备,顺德区政协委员、顺德区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许金泉坦言。
大良河新滘段的截污工程采用的是涌边包管的方式,通过在河道两岸安装污水收集管,然后将污水直接送到生活污水处理厂中。“但由于河道两边的住房较为老旧,为确保其安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钢板桩围堰。”刘晅表示,但这也造成部分房屋出现开裂的情况,为减少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将围堰的方式改成松木桩支护围堰。
“但如果要在整段超过两公里的河涌进行围堰,会严重影响河道的外观。”许金泉表示,项目在推进的前期就要把环境的设计也要考虑进去。他建议,接下来,该河段要做好后续的二次设计,不能因为清淤整治工程而破坏了村居的景观。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主要目的。”赖剑辉表示,接下来,“两代表一委员”还将继续关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相关部门更好地完成工作,保证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项目的主体工程能在今年6月30日按期、按质完成。
新闻推荐
让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成新趋势 顺德一学校招募学生家长进学校开特色课,还能领到老师课酬
羊城晚报记者张韬远近日,佛山市顺德区一学校发出家长讲师招贤令。根据该招贤令,具有粤剧、武术、剪纸、年画等特长的学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