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狮山、顺德北滘、东莞虎门……在粤港澳大湾区,镇域经济活跃而强大,强区林立、强镇云集。进入镇域经济“千亿时代”,珠三角如何再次玩转“小镇经济”,各城市纷纷出招。
从纵向对比来看,惠州争创一流城市的“县区力量”逐渐凸显。但从横向对比来看,县区经济规模虽不断壮大,但“小而不精、大而不强”问题比较明显。特别是对比同处大湾区的佛山等强区、强镇众多的“工业大市”,惠州的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发育还很不充分,亟待补齐短板。
尽管去年惠州已诞生全市第二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镇街,但早在2017年,佛山市南海区就诞生了广东省首个GDP超千亿元的经济强镇。相比之下,除了陈江、惠环等依托工业大项目的极少数几个镇(街)底子不错,能够在珠三角排得上号的惠州强镇几乎没有。
更强的惠州从哪里来?一流城市从哪里来?
从佛山等地的经验来看,一个城市的经济要强起来,县区的经济必须强;县区要强,最终还是要镇街强起来。要打造更多强区、强镇,就需要依托各自的基础、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之路,扬长补短,聚焦主业,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只有发展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镇域经济,才有可能“镇兴惠州”。
因此,在推动各县区、各镇街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惠州应尽快出台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及细则,通过调整“风向标”“指挥棒”,引导各县区、各部门各尽其能、各展其长。
从优化发展区来看,惠城区作为中心城区应当加快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提质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现代化品质;惠阳区可在紧密对接深圳的过程中大力引进优质项目、技术、人才,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大亚湾和仲恺则应对标国内一流开发区,分别在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重点拓展区,惠东、博罗两县空间广阔、乡镇众多,是惠州应着力培育的新增长极。随着一批大项目落户,惠东可以在完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条上加力。博罗可围绕罗浮山等做深做透中医药、康养旅游等大健康产业,争取与港澳共建合作平台。
作为生态发展区的龙门,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可以充分借鉴瑞士等地的经验,大力发展高端温泉、精品民宿等旅游业态,并抢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蓝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县区、镇街需要在有比较优势、长期可持续、不易被模仿的领域敢为、能为、善为,强化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只有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共同壮大成长、一起强起来,为惠州争创国内一流城市凝聚更多“镇能量”。
南方日报惠州观察评论员周欢
新闻推荐
南海里水启动产业集聚提质发展行动 以“123工程”实现“五个一批”,助力南海重振虎威
汇泰龙的无尘车间。企业供图从里水镇里广路驱车沿佛山一环行走,约10分钟便来到一环沙涌出口,里水智能家居体验馆便坐落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