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李世鹏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近日牵头召开座谈会,武术界人士、专家学者、武术产业负责人齐聚,共话佛山武术发展。
佛山不仅是南派武术的发祥地,还是国内首座“武术之城”。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龙形拳、白眉拳等拳种从佛山兴起而知名,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武术名家辈出。佛山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功夫影视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仅如此,在这片土地上还有着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民间武术基础。
近年来,佛山提出打造“世界功夫之城”,那么该如何向世界递出“佛山功夫”这张名片?
根基底蕴深厚缺乏资源整合
近日,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永峰为组长的专项课题组,草拟了一份《佛山市建设“世界功夫之城”工作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为“世界功夫之城”提供由理论向实践的探索。讨论稿提出,通过实施14项措施,如深入挖掘佛山武术历史文化、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国际武术赛事、打造国际级功夫小镇等,把佛山打造成世界武术文化产业之城、世界南派武术的朝圣之地。
作为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一直以来,佛山的武术传承、发展及推广备受关注。
2016年,佛山发布了《武术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2016年11月举行的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佛山要建设“世界功夫之城”;2017年发布的《“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打造“世界功
夫之城”;今年广东“两会”,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主任孙小华提交了《关于将佛山打造成“世界功夫之城”的提案》。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也被写进了今年佛山的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想到,地方需要,业界期盼,是佛山建设世界功夫之城的共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新文表示,佛山建设世界功夫之城既是佛山武术界的需求,也是佛山城市发展的需求,还是文化传承的需求。
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佛山有着怎样的优势?
讨论稿指出,武术在佛山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全市有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各类拳种52个,注册武术馆297家。佛山武术已传播至海外176个国家和地区,约有6000多家拳馆、1000多万人参与。此外,武术在佛山各所学校得到大力推广,目前全市共81所中小学校与52个武术社团结对子开展武术进校园工作。通过设立武术传承基地、开展武术教学和训练,普及佛山传统武术。
武术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目前,咏春拳(佛山、叶问宗支)、蔡李佛拳、鹰爪拳、洪拳(顺德洪拳)被列入广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佛山精武体育会会址、佛山黄飞鸿纪念馆、佛山鸿胜纪念馆等一批武术名人故居和武术场馆遗址得以保存;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武术宗师成为佛山功夫的象征。
此外,通过举办国际蔡李佛功夫交流大会、世界咏春拳邀请赛和擂台赛、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等赛事,以及“世界功夫之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南方影
视中心·2017佛山功夫(动作)电影周等活动,有效提升了佛山功夫文化的影响力。
但在武术发展过程中,佛山仍有不足。刘永峰表示,佛山对武术发展的统筹力度不够,对武术文化资源整合不足,对武术文化内涵凝练不够。同时,由于佛山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结合有限,武术标准化体系尚未完成,导致“功夫佛山”的城市形象尚不鲜明。
此外,武术商品、旅游、演艺等发展滞后,武术产业市场处于初级阶段,“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运行机制尚未成型,也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深挖武术文化打造展示平台
佛山功夫不仅是世界功夫文化的突出代表,还是一个文化富矿。但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佛山武术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对外宣传上,而没有对其进行深挖。要擦亮“世界功夫之城”名片,需充分挖掘佛山武术的文化内涵,讲好佛山故事。
讨论稿提出,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佛山武术历史文化、加大佛山武术文化的宣传力度、创新佛山武术文化的传播方式等方法,促进佛山武术文化的深度传播。其中,可依托佛山科研学术机构,定期发布佛山武术文化专项招标课题,培育佛山武术文化研究成果。通过编撰佛山武术历史人物志与评传、佛山武术拳种研究丛书,为推广佛山功夫奠定理论基础。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佛山武术文化的内涵仍需充分挖掘。
佛山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梁国澄认为,当前对佛山武术文化的挖掘力度还不够,还停留在只讲旧故事、没有新故事,只有旧人物、没有新人物的阶段。“黄飞鸿和叶问的精神理念在当今社会有着怎样的传播与体现,如今的习武之人是如何诠释和继承佛山武林先辈的精神,这才是当下这座"世界功夫之城"的灵魂和生命,是最需要传播的。”梁国澄建议,讲好佛山武术故事,还需要对南派武术的武德、规矩、哲理、价值观等进行总结和解读。
推广佛山功夫,不仅要挖掘文化内涵,还要建立展示平台。
市政协委员谢伟松长期关注佛山武术的发展,他认为可通过“功夫+旅游”的方式让功夫落地。他表示,目前佛山还缺乏可见性的武术文化实体,建议筹建佛山国际功夫学院、世界功夫博物馆、功夫擂台,还可以通过打造功夫社区、功夫街区、功夫景区营造氛围,让佛山功夫走向世界。“可以考虑把中山公园打造成武术主题公园,这里有群英阁、精武体育会会址等,旁边有佛山体校,附近的汾宁古道曾经是武馆的聚集地,可以整合这些资源,打造一条旅游路线。”
开拓武术产业培育龙头引领
要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佛山还需要推动武术产业化发展。讨论稿提出,要把佛山打造成世界武术文化产业之城,至2024年实现武术产业增加值300亿元,武术从业人数达到1万人以上。不过,目前佛山的武术产业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佛山武术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通过产业带动,营造武术氛围。
近年,不少武术职业赛事落户佛山,有人把目光聚焦到武术竞技赛事市场化运作上。去年,武术品牌赛事《武林风》导演李涛带领的团队在岭南明珠体育馆举行了一场佛山全球功夫盛典,并在佛山举办“寻找新时代功夫明星”全球海选活动,希望通过重点打造新时代的佛山功夫明星,“打”响佛山功夫金字招牌。他建议,可由政府牵头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市场化运作,扩大佛山功夫的影响力。
谢伟松认为,发展武术产业,佛山有基础,但缺乏资源和政策配套。“目前佛山的武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可以挖掘的范围很广,如影视、旅游、竞技、文创、中医药、教学、表演等。”
其实,在“功夫+影视”方面,佛山已开始着手探索,如正加快建设南方影视中心。《佛山市南方影视中心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探索建立南方影视中心“功夫电影”的体系化,逐步建立功夫、动作、特技人才的培训体系和从业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级“功夫动作数据库”等,推动建立世界影视动作科技中心,形成全球功夫作品聚集地、功夫特技人才聚集地,形成“功夫特技”“动作特效”等产业聚集地和功夫作品创作生产基地。
陈新文表示,在佛山打造南方影视中心的过程中,可以将武术文化和影视产业对接。尤其是在南方影视中心的发展过程中,佛山更需要培养功夫演员。“武术和影视是可以互相结合、互相发展的。”陈新文说。采写/佛山文化周刊记者洪晓诗
新闻推荐
佛山市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加快发展 全面完成“两个规划”目标任务
佛山日报讯记者黄碧云通讯员招健雄报道:昨日,佛山组织收听收看2019年全省妇儿工委电视电话会并召开2019年全市妇儿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