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北滘广教村自助图书馆内,小学生正在借阅书籍。近年来,佛山致力打造“城乡十分钟文化圈”,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资料图片)/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文/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
昨日,佛山以“优秀”等级的成绩,从上海捧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金牌匾”,成为继东莞市和深圳福田区之后,广东省的第三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在参与创建第三批示范区的30个城市中,东部地区9个城市的创建标准最高。其中,既有北京海淀区这样高校云集、名胜古迹众多的文化强区,也有上海嘉定区这样的经济强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为何能脱颖而出,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站位高
举全市之力整体推进
自2015年8月成功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建设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为总统筹,建章立制,锐意创新,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年,国家督查组到佛山督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时,点出了佛山创建的最大亮点:“佛山站位很高,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工作全局,将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社会工作融合在一起,整体谋划、整体部署、整体推进,体现了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觉。”
此后,经过3年的努力创建,佛山市初步建成“网络完善、运行高效、供给丰富、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重大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从2015年152.67万平方米增至2017年193.34万平方米,每万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2525.11平方米,这一数据稳居全省地级市前列。
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多点开花
去年7月,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课题评审工作在北京开展。期间,佛山以“制造业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为课题参与了评审答辩。该课题是佛山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立足实际,推进产业园区、企业及产业工人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一大创新,答辩时备受专家好评,以东部地区第二的成绩顺利通过。
其实,不只是课题研究的创新,创建过程中,佛山还创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提升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佛山率先探索“党建引领、文群共建”机制,以“大文化”格局,成立公共文化设施联盟,让公共文化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开展“智能文化家”项目,探索“诗意优雅、科技时尚、动静相宜、文化浓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千家万户”之邻里图书馆、市民馆长系列项目,让市民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转换角色,成为文化活动的主导者……
如今,在图书馆,“市民馆长”不仅参与智能图书馆的日常运营、维护与监管,还以智能图书馆为阵地策划、组织读书分享会、公益讲座与培训、阅读辅导等文化活动,大大提升市民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在三水白坭智能文化家,市民可以在优雅诗意的环境中,一边品着咖啡,一边阅读书籍,好不惬意,这座由旧楼改造的文化场所,成为周边居民最喜欢的地方。
重基层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注重基层,是佛山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又一大亮点。近年来,佛山致力打造“城乡十分钟文化圈”,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全市6所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和6所区级以上文化馆100%为国家一级馆,覆盖市、区两级;32家镇街文化站100%为省特级站。
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733家,村(社区)覆盖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佛山各区还因地制宜,推出不少特色做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禅城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在全区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各类活动站点达875个,成为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南海区探索建设公共智慧图书馆——读书驿站,截至目前,已建成177个,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区、镇、村四级智慧图书网络的服务。三水区采取“祠堂+文化”模式,将传统祠堂打造为基层善治阵地、文化集散阵地、新时代先进文化传播阵地,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力。
早谋划筹建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中心
创建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以“优秀”等级的喜人成绩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佛山又高起点谋划,筹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中心,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大湾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协同发展。希望借助香港、澳门的国际化、高水平工业设计,对接湾区各市丰富的制造业业态与庞大的消费市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培育文化人才,繁荣文化市场,推动形成“佛山非遗+港澳设计+湾区市场”创新发展之路。
立足破解公共服务效能不足等问题,提出要统筹谋划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科学布局水平,深入挖掘和弘扬佛山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旅游领域抓好基层配套设施建设,在体育领域做好群众体育的发展,加快补齐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加快建设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非遗馆和粤剧文化园、南海文化中心,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彰显文化佛山高质量发展水平。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鹏飞、黄健源)佛山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昨日,佛山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