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建的陈太吉酒庄大门
复建的太元茶楼
出品 佛山记者站 策划 谢红 李程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闻
走在跃进路或忠信路的“老佛山”们,即使闭着眼睛,只凭着酒香也能找到“传说”中的太平街。从上世纪50年代起,太平街因为是石湾酒厂的主干道而闻名;而再往前推50乃至100年,这条街更是声名远播——这里曾是石湾“三太”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石湾最繁华的一段记忆,就连当时的街名也颇含古风,叫“朱紫街”。
如今,在朱紫街逐渐淡出时代记忆的同时,石湾酒厂集团对它进行了一次最彻底的“拯救”。从2015年起,前身为陈太吉酒庄(也是“三太”文化中的“一太”)的石湾酒厂集团在尽量少改动及不破坏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原原本本把朱紫街恢复至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一同恢复的,还有“三太”文化以及明清公仔街的盛景……
壹述说故事
探寻“三太” 前世今生
今年2月22日晚,石湾酒厂太平街上,一场“游朱紫大红大紫”活动吸引了超5万名市民的参与,印年画、听粤剧、猜灯谜……人山人海的街上,不时有不少退休老职工带着家人,边走边述说着自己爷爷辈当年的故事。对于世代居住在此的“老石湾”而言,这段历史虽久,却永远难以抹去。
时光拨回约100年前,这样的热闹对于太平街的前身——朱紫街而言并不陌生。据《南海县志》和《佛山忠义乡志》的记载,紧邻东平河的朱紫街是清末民初石湾古镇最繁荣鼎盛的大街之一。在清末民初,石湾水系发达,南国陶都的陶瓷用品源源不断地从东平河出发,销往世界各地,与东平水道平行的朱紫街成为了商业集聚地,旧时的石湾“公仔街”就位于朱紫街上。
朱紫街同时也是石湾市井文化的集聚地。太元茶楼、陈太吉酒庄、太平夜粥造就了朱紫街流行的“三太”文化。据记载,无论富商大贾还是陶瓷、酒庄工人,早晨往往到太元茶楼“叹茶”,酒庄工人随后便来到陈太吉酒庄工作。下班后,许多“练家子”工人则以练功来打发夜里时间,练完功夫的工人往往在朱紫街吃太平夜粥作为宵夜。久而久之,“食夜粥”也成了佛山人练功的代名词。
然而,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朱紫街的变迁在所难免。由于历史原因,朱紫街后更名为“太平街”,长度也由200米缩短至100余米,并逐渐没落。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朱紫街逐渐被人遗忘,后成为石湾酒厂厂区内的主干道。所幸的是,朱紫街的时代标志并没有完全消失,如今的石湾酒厂,前身即为“三太”中的陈太吉酒庄,近200年的历史得到了完整的保存。
贰立足古镇
复原朱紫街撬动时代记忆
正是石湾酒厂这一点“星火”,促成了如今朱紫街的重见天日。据记载,1956年,陈太吉酒庄成立公私合营酒厂,并分别于1999年和2006年进行了两次企业转制。兜兜转转189年,石湾酒厂厂址仍位于太平街上。
据广东石湾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周文燕告诉记者,2009年,石湾酒厂原计划搭建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在挖掘过程中,相关负责人逐渐发觉,石湾酒的发展历程与朱紫街的繁荣息息相关,“挖出来的史料越来越多,不仅包含酒文化,也包含着当时的民俗、朱紫街的盛景等等。”最终,石湾酒厂决定对原规划进行扩展,将陈太吉酒庄当年的生存土壤——朱紫街进行复原。
周文燕表示,在寻找史料的过程中,许多石湾酒厂的退休老工人主动找上门来,将家里的“宝贝”——当年的旧酒瓶、酒标等纷纷捐出,更有不少老人回忆转述当年自己爷爷辈描述的朱紫街盛景。对朱紫街这段记忆的时代情怀,让石湾酒厂收集到了大量一手资料,也进一步增强了要复原朱紫街的决心。
“立足于佛山这座古镇,将它的地域性文化更好地呈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作为百年企业对社会最大的回报和善举。”周文燕表示,近年来,许多年轻人都在过“洋节”,传统的岭南文化在一代人中的记忆越来越淡,“是传统文化没有吸引力了吗?不是的,我们的‘游朱紫’,一样受到年轻一代的热捧。”而为了维持心中这一份信念,石湾酒厂投入超过1200万元,由广州美术学院提供设计思路,在尽量少改动及不破坏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回到原点”,从镬耳屋、山墙、砖雕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外立面改造入手,恢复到朱紫街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
叁 保持贵气
宣传岭南 悠久文化
如今,走在主体基本完工的朱紫街上,街口的太元茶楼已恢复如初。四层的茶楼设置包厢、雅座;透过朱紫街两侧的窗户,还能看到工人在石湾米酒生产线上不断地劳作。街尾的太峰擂台未来将成为佛山武术表演排练场所,沿街还有岭南酒文化博物馆、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等。
复建完成的陈太吉酒庄是整条街最能反映当年繁华盛景之地。据了解,陈太吉酒庄始创于1830年,即清朝道光十年,至1895年,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赐进士出身、翰林学士陈如岳创立“缸埕陈藏、肥肉酝浸”的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如今复建的陈太吉酒庄就位于石湾酒厂总部,酒庄内不但有历朝历代的酒器展览、酿酒历史、石湾古镇市井文化历史资料、豉香型白酒工艺流程等,手工做酒生产区更再现了1830年陈太吉酒庄刚刚创立的时候手工做酒的场景,工人身穿清朝时期服装,脚穿白边黑面布鞋,脖子上缠着长辫子,肩挑手挽,忙得不亦乐乎。同时这里本身也是生产车间的一部分,作为私人订制酒的场所,常年接受私人订制酒。
周文燕告诉记者,由于朱紫街目前仍然是酒厂主要通道,未来,朱紫街将打造动态博物馆参观线路,其中,在太元茶楼里,将有望能吃到如今市面上几乎失传的威化肉、石湾鱼腐等;太峰擂台也将引入武术表演等。此外,游客还可以在陈太吉酒庄看到石湾古法酿酒过程以及站在陈太吉酒庄平台上看到现代石湾制酒生产线等,打造集岭南文化、传统酿酒和现代工业游为一体的旅游线路。
不过,周文燕也肯定,精心打造的朱紫街不会过度商业化,“艺术要有一点贵气,做艺术最主要是要让社会和市民提高对文化的鉴赏能力。”为此,未来,石湾酒厂将利用朱紫街、陈太吉酒庄等多做公益性活动,宣传岭南的悠久文化。
新闻推荐
自全民健康管理项目开展以来,全区已有超12万名三水户籍群众完成了体检,有2万余人次出现体检指标异常并及时获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