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莉
我们去的这家,是二层民居楼:二楼居家,一楼营业。营业的一楼也就两间屋,其中一间的一大半,还是厨房阵地,更有楼梯又占去不小的地儿。
喝早茶在广东,人们熟知的,也许是上闹市大酒店,殊不知,接地气的本土早茶,却在窄巷大排档。
窄巷在哪?离闹市并不远。譬如顺德容桂街道,从主马路桂洲大道中心商圈天佑城旁边一拐,便有一条窄巷,叫外村二街,听得见几十米外的车马隆隆锣鼓喧天,闻得到商业大楼飘来的热浪余息。
窄巷有多深?汽车如果强行探进,绝对考验驾驶技术:在两边挨挤参差的民居小楼间,可见的曲折道路也就几米,时速低于5公里,小心加小心,可以蜗行通过;至于强要停车,择一人家屋檐下,逼着车身伴墙惊贴,并且收起后视镜,老老实实在挡风玻璃内置联系电话,随时恭候挪车电话。
窄巷里的早茶大排档,当然不止一家。我们去的这家,是二层民居楼:二楼居家,一楼营业。营业的一楼也就两间屋,其中一间的一大半,还是厨房阵地,更有楼梯又占去不小的地儿。因此,“营业大厅”,在室外路边的屋檐下。室内加上室外,依地形与地势,居然摆了七八围台——店家因地置桌的能力惊人。
桌上摆着一胖壶、一大盘、一高桶。胖壶里装满滚水。盘里放着一大圈儿斜套着的烫洗过的杯。杯是玻璃杯,喝茶喝酒都用它。高桶里插满筷子。筷子也已烫洗过。气定神闲坐下来的食客,依例再次用滚水,将杯、筷一一烫洗——这是广东人的习惯,绝不能省的程序。
食客以中老年男子居多,黑黢黢的脸布满沟壑,不大定焦的眼神有些散淡,素净的旧衣裤松松垮垮地套在干瘦的身上,光脚趿一双拖凉鞋,个个有名有姓。
怎么知道他们的名和姓?都标在了酒瓶上嘛。酒瓶却不在围台上,在室内靠墙矮条桌上,一色的玻璃瓶,内装本地米酒——顺德红米酒。红米酒几块钱一瓶,自带或者店家买——店家从隔壁士多店批发来。好几十个有名有姓的酒瓶挤在一起,像数十个知根知底的沉默寡言的老哥们。
老哥们当然都不开车,街坊邻里的,几步路走过来,天天见。
老哥们最带劲的,是滚粥就鱼生,“哧溜哧溜”吃得响脆,再抿一大口红米酒,眯缝着迷迷蒙蒙的眼,大白话有一句没一句,唠的是眼面前的家长里短,和管不着的天边大事——大半个闲日就这么奢侈地打发掉。
木心肯定没来过顺德,更没来过大排档喝早茶,他要来过,绝不会留恋什么从前的慢:眼下这深深窄巷就正慢,很慢很慢!
店家见我样样好奇,以为也想开粥档,热心为我细说:
量要适中。依客备材,绝对不卖隔日食,卖完收摊;
价格要实在。一粥一菜(不论荤素)的套餐,也就10元上下——酒属自备,不计其内;
新鲜看得见是根本。单提一个鱼,新鲜热跳自不必说,做法、成品都有讲究:剐鳞,去腮,刮肚内黑膜;整条、斩块、剔骨、起片;蒸、煮、煎、炸,或者干脆就是鱼生。猪什也得单提:凌晨两三点去宰猪场排队,抢来冒着热气的鲜货——去晚了不止不新鲜,干脆就没了货。配料中的姜丝,也不能不提:一大盆黄灿灿齐整整的姜丝,每一根跟牙签似的,齐整均匀,散发着诱人的姜香,像在跟粥香比赛似的;
所有的粗细活儿,都在天亮之前完成,就等天亮食客上门:实诚!
新闻推荐
“五沙工业园纳税人学堂”开讲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税收服务珠江商报讯记者杜达雄报道:昨日下午,“五沙工业园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