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 禅城新闻 高明新闻 三水新闻 南海新闻 顺德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佛山新闻 > 正文

用藏品建“时光隧道” 引人畅游老佛山市图工作人员梁燕挖掘本地及周边收藏家珍品,策划佛山历史票证系列展览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9-03-27 12:04   http://www.kcqsx.com/
[摘要]市图工作人员梁燕挖掘本地及周边收藏家珍品,策划佛山历史票证系列展览

梁燕策划了多场佛山历史票证系列展览。

一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

这张南海魁冈堡(现佛山澜石)田契是本次展品中年代最为久远的,该证签订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

清朝时期的田契、地契,民国时期的税单、结婚证、毕业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戏票、准考证……佛山民间收藏爱好者李海源收藏的一批珍贵的佛山票证史料近日在佛山市图书馆五楼文史展厅展出,三百多件跨越百年历史的藏品,展现了佛山的票证变迁史。

从小在佛山长大、在佛山市图书馆工作超过30年的资深老馆员梁燕,已经数不清这是她策划的第几场佛山历史票证系列展览了。在过去的几年间,她不断地游说本土和周边城市的收藏家,让他们拿出种类各异的藏品,在图书馆展览厅举办公益展览,逐渐构筑起“品读佛山”的文化品牌。她希望通过这些珍贵旧物,还原几代佛山人的生活足迹,让更多的年轻人、外地人能够认识佛山。

珍贵旧票证

清朝地契、民国结婚证、70年前的戏票

上周开幕的佛山票证史料展展览上,展出了一位收藏家300多件的票证藏品,历史最久远的藏品是一张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的、略有破损的田契证,展示的是佛山人在过去买卖土地时的契约精神;一份民国时期佛山升平路51号门铺“万草堂”的营业执照,能够窥探当时升平路一带骑楼林立,“楼下商铺,楼上住人”的商业发展轨迹;一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写着当年佛山人的结婚誓言;一张20世纪50年代佛山大戏院的戏桥和戏票,上面盖了娱乐税专用章,还原了当年娱乐事业的“税务制度”;几份20世纪80年代初的无线电五厂编制的《创业报》,足以见证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的生产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

“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佛山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票证在方寸之间显露着佛山人曾经的生活痕迹。一方小小的票证因为承载着一代人共同的记忆,也就让人有了抒怀的出口,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历史的见证。”这是梁燕写在展览上的一段前言,也正道出了这些旧物对佛山人的意义。

办展多不易

一天一人只能包装10件藏品

“这样票证都很难得的,举办一场这样的展览也不容易。”梁燕说,为了这次展出的300多件作品,她“火眼金睛”地熬了6天。每个收藏家都有自己的收藏偏好和对藏品的收藏习惯,要对藏品进行展览,就必须先把藏品进行分类,再用透明的塑料袋一一封装,确保不会破损。因此在展览前,梁燕就来到了这位收藏家的家中,协助藏家封装藏品。每件藏品在藏家心中都珍贵非常,加上有些票证年代久远极易破损,每次封装总是极度小心,一天下来也只能封装10件左右。“时间很紧,这样的进度肯定赶不上展览的时间了”,梁燕心中也是着急,只好带上部门的几位同事一起帮忙,连续工作6天,才把展品整理好,最终如期赶上展览。

结缘收藏20载

收藏家会在路边“捡垃圾”

梁燕与佛山旧物件、旧票证的缘分,要追溯到她刚到佛山图书馆工作的年代。1988年,21岁的梁燕进入佛山市图书馆工作,几乎把图书馆里各个岗位都轮遍了。1999年佛山市图书馆开始竞争上岗,她决定要去地方文献室试试,结果真的成了。

当时的佛山市图书馆在祖庙路上,地方文献室在5楼一个小区域里,放着可供借阅的地方文献也只有几百本。这让梁燕萌生了要出去找找资源,多找点展示地方文化的东西回来的想法。也是从这时候,梁燕渐渐地认识了佛山的许多收藏家。

“每个藏家都有自己的偏好,我知道他们分别喜欢收藏什么以后,每当我找到了什么东西就会送给他们,跟他们交换。”梁燕自己不玩收藏,但久而久之这种人脉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不久后,梁燕发现了这些藏家们的一个“秘密”:“有一次我跟他们一起出去,路过几个垃圾桶,他们让我等一下,自己就跑过去翻找;有时候走在路上,看到了一张纸也捡起来,”梁燕当时一脸震惊,“原来很多珍贵票证都是这样收回来的,但我当时做不到,我还想着这有多脏啊,多没面子啊!”如今,梁燕在藏家们的耳濡目染下,路上看到旧票证旧物件,她也会“不顾面子”地捡起来,与藏家们分享。

经过十多年的交往,梁燕积累下大批资源。2012年,佛山市图书馆在祖庙路的旧馆5楼做系列的票证作品展。“当时的展览空间只有几十平方米,也没有专门的展架,就是放在玻璃柜子上陈列,展出条件比较简陋。”梁燕回忆道,尽管如此,这样的展览还是吸引了很多目光,“品读佛山”的图书馆文化品牌也开始建立起来了。

收集百家族谱

“姓梁的要我们家族谱干什么”

在积极寻找本土文献的同时,梁燕也在机缘巧合中,开始挖掘佛山的家谱、族谱。“我刚到地方文献室不久,有个读者专门来说要找族谱,我才对收集族谱有了兴趣”,梁燕说到,收集族谱的工作繁琐而艰辛,一般大家族并不会轻易把记载了家族历史和血脉的族谱交给一个陌生人,更不愿意放到公开的图书馆供人借阅。在亲朋的帮助下,梁燕得知南庄霍家刚修好了族谱,她就带着同事兴冲冲地跑到霍氏的祠堂,询问族人能不能要一本族谱。“他们问我姓什么,我说姓梁,人家就说姓梁的要我们家族谱干什么,就叫我们走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梁燕一脸笑意,所幸的是,后来经过不断的沟通和村干部的协助,她最终收集到了第一本族谱。

此后,随着佛山经济发展,游客增多,前来寻亲的海内外人士也多了起来。为此,图书馆越发重视这项工作,并将此上升为地方文献室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目前,佛山市图书馆馆藏的家谱、族谱已有近万册,涵盖了100多个姓氏。

展览排期满

期待更多展览空间

自从佛山市图书馆搬到了佛山新城,可供地方文史展览的空间更大了,梁燕每年会组织策划20-30场展览,几乎是每半个月就举办一场,当中不少在行业内或市民心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2016年的世界粮食日,被称为“顺德粮仓”的梁子虾举行专题粮票藏品展;2018年4月,祖籍佛山寓居香港的区士泰、区士民、区士显三兄弟向佛山市图书馆无偿捐赠15套房地产完整契证,并进行展出。2018年6月,举办了梁炳基、李德森收藏粤曲粤剧资料展,粤剧五大流派之“桂派”创始人桂名扬的侄子桂自立还带来了一本珍贵书籍《金牌小武桂名扬》,赠送给佛山市图书馆,书中记载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与桂名扬相关的史料和图片……

“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如今,梁燕还会利用佛山集藏会等各类藏家聚会的机会,不断认识更多的收藏家,了解他们的收藏,遇到从来没有展出过的内容,梁燕都会很兴奋,在看过藏品实物以后,就开始游说他们举办展览。

“现在遇到的问题反而是场地太紧张了。”梁燕说,文史展览室主要是展示佛山本土的特色文化,但现在展览排期都很满,有些特色的展览展出时间想安排长一些,都比较困难,如果有更多的地方能够进行展览,不仅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展出自己的藏品,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佛山的发展和变迁历史。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摄影:南都记者郑仲关婉灵

新闻推荐

高明一中本部七年级“北大创新班”自主招生本周六面谈 平均23人争夺一个学位

去年9月3日,高明一中“北大创新班”首次开班。高明一中首届“北大创新班”上,同学们互相进行自我介绍。本...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用藏品建“时光隧道” 引人畅游老佛山市图工作人员梁燕挖掘本地及周边收藏家珍品,策划佛山历史票证系列展览)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