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广东
很多事情,只要看长远一些,就会做得很好。比如,“广州黄埔区178个小区近九成实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信息时报》3月28日),便是激励机制让市民看到了长远利益。一是,垃圾分类可积分,积分可换钱;二是,分类宣传到位;三是,智慧分类的APP让垃圾投放计分很便捷。长远来看,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收益可观;更长远来看,养成分类习惯后,美好的环境更能让市民看到宜居的好处。
与此相反,短视会让许多事情变得积重难返。像“广东青少年半数近视,8~12岁近视率增速最快”(《信息时报》3月28日);“广东高中生八成近视,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新快报》3月28日),这样一些数据并不新鲜,在全国各地应当大同小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对人生态度的“短视”。家长方面,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未来的健康缺乏考虑,于是,当孩子的眼睛在书本上逗留时间过长,再从书本转移到电子产品上,家长们都欠缺干预的意识。孩子方面,完成学习任务后,玩电子产品缺乏控制力,更加不会考虑到视力受损的危害。
所以,青少年近视问题,急需政府与社会的高度重视。像“东莞首支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服务队成立”(《广州日报》3月28日)这样的形式,无疑是值得推广的。当然,这只是预防近视的方法之一。要显著降低近视的发生率,除了家长与老师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更重要的还是让减负有实效。
说起来,做错事逃避责任,也是短视行为。比如,欠钱不还,会导致信用受损,生活受限。又如,犯罪后东躲西藏,最终是罪加一等。下面举两个最新案例:其一,“江苏男子犯下命案潜逃20年,刚进深圳遇卡点盘查落网”(《羊城晚报》3月28日),这再次证明,警察随机查证是必要的。其二,“吉林抢劫案犯隐姓埋名18年终在佛山落网”(《广州日报》3月28日),说明的是同样道理。当然,在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之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真理离逃避罪责的不法分子更加近了。
法治社会,不放过大恶,也要惩治小恶。像“深圳市民违规骑行停放共享单车3次以上将入"黑名单"”(大洋网3月28日),显然有利于市容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可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中的两个“小”,创造的正能量却很大。
◎胡也屏 媒体人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岑雪莹报道: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前日发布新建铁路广州至湛江铁路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