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南海区司法局开展了2018年度南海区“法律援助十大案例”评选活动。经过评选,律师温志超撰写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积极行使律师调查权,取得关键证据终胜诉》等10篇案例入选南海区“2018年度法律援助十大案例”,律师霍锐景撰写的《筹划后选择被告,不战而屈人之兵》等14篇案例被评为南海区“2018年度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为充分发挥优秀法援案例的社会倡导和示范作用,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去年11月,南海区司法局启动2018年度南海区“十大法律援助案例”评选活动。为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参与收集优秀案例,南海区司法局广泛宣传和组织发动,至2019年2月底共收集了41篇优秀法律援助候选案例。
在对参选的法律援助案例进行分析时,评选委员会成员表示,此次报送的案例篇数与往年相比大幅提升,其中民事案例有27篇(有1宗是12人的多人劳动案件),刑事案例有14篇。从案例内容来看,骨干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体现了办案律师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积极取证的能动作用,具有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刑事法援候选案例中,不少承办律师尽心尽力,发掘有利于受援人的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情节,抓住辩护重点,办案效果突出。其中有1宗案件,检察院认可承办律师的辩护意见,对未成年受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2宗案件由重罪名变为轻罪名;2宗部分罪名不成立;7宗因律师积极挖掘有利于受援人量刑的情节获得法院支持。
而在民事法援候选案例中,不少案件的成败关键在于细节,在于举证证据的关联性。因此,不少法援律师独辟蹊径,巧用举证责任、律师调查权,从对方提交的证据中突破,发现问题,进而把各种间接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从而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评选委员会成员对一宗普通工伤赔偿案件印象深刻。在这宗普通工伤赔偿案件中,在劳动者郭某入职时曾经签过多张空白工资条的情况下,承办律师改变策略,将原先申请笔迹鉴定变更为申请对工资条上的字迹与郭某的签名字迹的形成时间先后进行司法鉴定,辨别真假工资条,最终迫使公司主动要求和解,化解矛盾,郭某也领取了应得的赔偿款。
为了进一步激励更多律师自觉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南海区司法局公布评选结果后,将向全区通报表彰获奖的律师,并颁发获奖证书。近期,本报也将陆续刊登入选的法律援助十大案例,敬请关注。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
通讯员陈路生
新闻推荐
丹灶积极推动季华路西延线早日启动 设商务专线对接广佛中心城区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高敏华通讯员帅家枝)上周五,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上,陈滔元当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