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将重点培育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开发、加工流通、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图为白坭镇康喜莱(沙围)现代农业产业园。/佛山日报记者陈浩森摄
“村集体土地租金比过去提高了500元/亩,产量从过去约3000斤/亩,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到7000~8000斤/亩。”在乐平镇现代化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最早加盟示范基地的农户骆礼明去年尝到了收成甜头。他期待着今年的大鱼收成,“吸引越来越多农户也加入其中”。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发展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三水提出,跳出农业发展农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三水正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科技为支撑,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示范带动作用,发展休闲农业、农旅融合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智库请到田头
农业提质增效
在青岐现代渔业产业园,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内,一辆辆装满优鲈1号、白金鲫等名优种苗的车辆每日从这里出发,运往各地的种养基地。2018年,白金水产向市场提供约5亿尾加州鲈水花。
在西南农业园的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绿油油的沙拉生菜从管道小孔冒出来,每20天就能收成,一年可收割18次,每亩地的年产值由原来将近1万元提升到4.5万元。
三水拥有30多万亩农业用地,有15万亩淡水养殖面积,曾是广东省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2018年三水实现农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5.7%。
在三水,农业仍是一篇大有可为的文章,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水正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为支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孵化出更多科研成果,培育优质农产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端都市农业。
今年,三水频频打出科技兴农的组合拳,引进中山大学水生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等科研基地,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改变传统农业低效、低产的生产模式,借智借力发展农业,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三水把增加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视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提高三水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三水将推行“强品质”工程,发挥三水黑皮冬瓜、乐平雪梨瓜、三水芦苞鱼干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打响三水长寿农产品品牌,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
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分散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水正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为主力军,带动农户抱团合作,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合作社收菜,有保底价,不管行情怎么变,我都有得赚。”岗头村村民区永河加入了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学新技术、学销售管理,用上了自动化灌溉、病虫害防控绿色化等现代农业技术,解放了双手。他说,现在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元,比前几年翻了差不多一倍。
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起保护价收购、生产全程服务与监控等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功带动周边3000多农户致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在三水并不少见。目前,三水农业龙头企业5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家庭农场51家。
三水将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商标品牌(地理标志)+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芦江水产合作社等示范的带动作用,完善合作社与小农户共营共享机制。三水重点培育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开发、加工流通、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实现国家级示范社零的突破。同时,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爱农业的新农民。
三水正谋划“政银保+合作社”探索工作,试点开展水产保险工作,为水产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农村产业体系
现在,三水迎来重塑乡村价值的历史契机。仅仅依靠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业附加价值,力度是有限的。在生产上,农村不再局限于农业,更核心的是通过延长产业链和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高附加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三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位于西南街道的青岐现代渔业产业园入口牌坊已完工,道路建设、鱼塘基础设施项目准备招标,渔广场进入设计阶段。未来,这里将被打造为广东渔业产业集聚区,并成为岭南渔耕文化观光休闲区。除了建设青岐现代渔业产业园,三水还加快规划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塘)、大南山森林公园(南山)等农旅融合新载体。
立足已有的农业基础,三水从农业农村全产业链的视角出发,以工补农,以三产带动一产,重点围绕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服务化发展三个方面,积极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善的农村产业体系。
三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动一批示范项目加速谋划落地。在芦苞,三水打造集培育、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展览、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高值特色花卉小镇;在乐平,推进乐平镇“乐平、新旗、华布”三村农旅科文项目建设,启动大旗头广府文化体验基地建设,打造全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南山,“水韵民宿”创建行动启动,探索建设农业田园风光产业带和发展一批民宿、农家乐……
此外,三水以农业公园休闲化、休闲农业公园化,推进农业公园建设,建设省级农业公园。根据计划,三水力争到2020年建成9个市级农业公园,将农业公园建设成为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未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将为三水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实现“1+1+1>3”效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
文/佛山日报记者卢钰仪、梁欣莹
通讯员詹岗琳、三宣、王智春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周科赵瑞希一边正在破土动工,一边已入驻20多家粤港澳三地青年创新企业。深圳河两岸,鲜为人知的落马洲河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