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里,黄宇玲老师正在为高年级的学生上英语课,才刚上完语文课的小家伙还不够“过瘾”,在一旁蹭课。
在非上课时间,老师们抓紧时间备课。
儿科病房,叶丽芳老师在病床边为打着点滴的孩子辅导数学。
下课后,黄宇玲老师与孩子玩起了游戏,走廊洋溢起笑声。
黄宇玲老师和叶丽芳老师拖着标配的拉杆书包前往病房上课。
医院分校办公室的一面白板上贴满了孩子的感谢信。
没有了黑板和粉笔,医院学校的老师借助笔记本电脑,在病床上为学生讲课。
扫描二维码,听病床边的老师们讲故事
“今天就讲到这里,咱们下课。”3月28日下午,佛山市红十字会医院学校教师黄宇玲合上教科书,对着身边的孩子说。没有黑板和粉笔的课堂,没有下课铃,这里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
黄宇玲是佛山市红十字会学校的英语老师。这家学校没有一间固定教室,全部教学活动都在病房中完成。每一天,全校老师都要走进位于佛山各地的10家医院、走到病床前,为提交过申请表并获得院方同意的孩子们免费上课。
2010年,佛山市红十字会参照香港的经验创办了这家学校,聘请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教师全职教学。学校根据义务教育1—9年级内容开设了语文、数学、外语和心理辅导四门课程,与住院学生原在读学校教材衔接,使学生在住院期间不中断学业,病愈出院后能跟上课程学习。
据悉,近几年,个别一二线城市出现了少数类似机构,但在国内总体上仍十分罕见。佛山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梁旭莹说,学校长期依靠社会资助,并于2018年获得了来自佛山市财政的60万元支持,这让学校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支撑。
由于学校主要靠爱心捐赠运转,老师们的工资并不算高,低于一些教育机构和公办学校,再加上比较特殊的工作环境,不少想到学校应聘的人最终望而却步。“我们一共只有20名老师,他们都是非常可敬的人。”学校校长方桦说。
“工作很累,但每天能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我们认为还是很值得。”生于1987年的梁艳华是全校最年轻的老师,她和很多同事都已在这家学校坚持了六七年时间。
学校里一些孩子身患重病。“有时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在面对疾病能拿出大人都没有的坚强和乐观。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在支撑着我们更认真地做好这份工作。”学校老师叶丽芳说。
在这个没有固定教室的学校里,经常能产生真挚的师生情谊。“有家长说,孩子自从住进医院两个星期都没有笑过。但上了几天课,孩子看到老师就会笑了。”梁旭莹说,医院学校的老师们从不填鸭式教学,善于沟通,绝大多数孩子都期待与老师相处。
“老师,我回家的时候,不会忘记您。”在佛山市中医院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来自孩子和家长的感谢信。
截至今年初,这个长期工作在特殊环境下的教师团队,已免费服务住院学生10056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直接从医院重返校园。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
文字:南方日报记者赵越
统筹:秦文纲王辉
新闻推荐
■梦里水乡鲜花盛放。■桑树枝头上挂满了桑果,让人垂涎三尺。■少先队员在大沥革命历史展览厅参观展品。■海寿岛骑行。■...